2025 年,氫燃料電池車(FCV)市場面臨嚴峻挑戰,銷量預計降至 7000 輛,同比下滑 35%。盡管中國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已達 2.8 萬輛,但市場滲透率不足 0.5%,且主要集中在商用車領域。豐田、現代等國際車企雖在加速技術迭代,如豐田計劃 2027 年推出全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車,試圖提升性能與續航,但仍難以改變市場頹勢。
在中國,億華通與中國重汽合作的氫燃料牽引車已在港口實現規模化運營,百公里氫耗僅 8 公斤,展示了氫燃料電池在特定場景的應用潛力。然而,綠氫成本高昂,當前價格是汽油的 5 倍,加氫站數量稀缺,僅為加油站的 0.6%,車輛購置成本更是燃油車的 3-4 倍,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英國可持續公路貨運研究中心大衛塞本教授指出,氫燃料電池堆在能量轉換和傳輸過程中效率遠低于鋰離子電池,從發電到車輛有效利用,鋰電池的效率是氫燃料電池的三倍。此外,氫氣的儲存和運輸難題也亟待解決,高壓氣態儲存需要特殊系統罐,液態儲存則需極低溫度,運輸效率遠低于傳統燃油。
專家普遍認為,若綠氫規模化生產及基礎設施建設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氫燃料電池車可能長期局限于特定場景,難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政策層面雖持續給予補貼和支持,但市場的自我造血能力仍顯不足,氫燃料電池車產業正站在十字路口,亟需技術與商業模式的雙重創新。
(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