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永遠是讓一個行業能興奮起來的突破口。無論是新的內容形態、還是新的發展趨勢。有新的刺激點,就會有新的流動性,從而產生新的可能性。
1 號認為,一套新的評價體系,同樣能夠給文娛行業帶來別于傳統視角的參考。基于此,1 號收集了 Q1 具有代表性的傳媒 ESG 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能夠給行業內的內容創作帶來啟發,也為傳媒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探索的路徑。對于已經擁抱 ESG 的傳媒企業,這些案例的剖析也有利于企業去評估自身在國內外 ESG 評價體系內的表現情況。秉持行業共建的初心,1 號希望整個行業也都能參與到傳媒 ESG 的建設中,將一部作品、一個 IP 的可持續,轉化為一個企業、一條產業鏈的可持續,最終走向一個行業的可持續。
快手快聘新春招工會撮合成功率同比增長 572%
1 號點評:
從 ESG 視角審視快手「新春招工會」的實踐,其創新性地將數字經濟與就業服務結合,展現了科技平臺在社會價(S)值創造中的多維突破。這一模式不僅通過數字化手段彌合了勞動力市場的信息鴻溝,更以技術賦能構建起更具包容性的就業生態。直播帶崗的形式靈活地將就業資源集中在一起,提升了求職者對崗位信息的獲取程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視頻求職的方式突破地域限制,促進平等就業、綠色就業(E),降低求職雙方的各方面損耗;明星達人入局充分發揮快手快聘影響力,為招聘信息真實性背書,讓機會觸達到更多人群。快手快聘的案例充分體現了技術向善,為「穩就業」這一宏觀命題提供了市場化解決方案。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我國首個職業主播認定標準
3 月 19 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主播職業能力劃分要求》(下稱要求)團體標準。要求明確以月均開播 30 小時 +,或直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作為「職業主播」認定標準,職業主播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這是行業內首次構建起涵蓋知識、技能、品德的評價模型,旨在為主播職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引,持續推進網絡主播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自媒體的時代,「主播」以個體化的身份認知先于職業而存在。隨著網絡直播產業的發展,「主播」成為了很多個體用戶賴以生存的職業身份。該標準首次將知識、技能與品德納入職業評價體系,首先利好的是行業治理(G)。職業主播的明確定義與職業發展的具體量化,為平臺治理提供了清晰框架,系統性提升行業透明度與合規水平。在社會(S)層面,品德信用維度建立「一票否決」機制,嚴重違法失信人員無法參與評價,同時將未成年人保護、誠信記錄納入考評。該措施通過品德維度的硬性約束強化主播社會責任,有利于遏制低俗化、虛假營銷等行業亂象。
李榮浩新專 NFC 卡片鏈接出錯,向網易云音樂技術能力發出質疑
李榮浩質疑網易云平臺,網易云音樂轉而指向李榮浩工作室指定供應商,都不僅僅是責任歸因的問題。從 ESG 的角度來看,此次事件暴露了行業協同中的治理(G)失誤,各個角色在整個專輯生產鏈條當中出現了配合與監督上的紕漏。實體專輯、數字專輯作為音樂產業中極其成熟的產品形態,本身也具有一套完善的生產體系。如今行業趨向于通過嘗試 NFC 卡片這類技術形式創造音樂產品更多元化的玩法,相應的技術服務、生產流程、管理規范都應快速跟上。本次事件體現了音樂人、音樂平臺和供應商等各個角色在該項目上,亟需一套更細致的流程規范、更嚴謹的管理機制來避免類似的技術錯誤問題。個案問題的背后是系統性的問題,在這其中的利益相關者都應對此加以重視。
《乘風 2025》播出,創新戶外錄制新模式
1 號點評:
「乘風」系列打造了非常成功的女性向綜藝 IP,打破了娛樂圈對女性「單一成功模板」的固化認知。本季節目在選角上保持著一以貫之的豐富標準,喜劇演員、旅游博主、跨國嘉賓等非傳統藝人的加入,首要體現了職業包容性,也通過更具差異化的個體敘事,讓傳統社會對女性價值的定義得到重構與擴展。走向戶外不僅是節目創新的模式,也是在女性成長的概念上進一步有「打破天花板」的寓意,在社會(S)層面上表達出「乘風」IP 在女性社會議題上的呼應,如打破年齡焦慮、突破社會規訓等等。這種內容設計不僅為公眾提供了更具多樣性的性別角色參照,更通過跨文化對話推動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女性文化生態。無論是從商業價值還是社會價值的角度,「乘風」都依然保持著高水準的統一性,為文娛行業的 ESG 實踐提供了創新樣本——在追求商業效益的同時,主動承載起推動性別平等、文化互鑒的社會使命,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協同增長。
《種地吧 3》回歸熱度不減,「種地」升級拓展助農新方式
「種地吧」系列是十分能夠綜合性體現 ESG 理念的內容 IP。十個勤天通過具體的農業實踐,各地政企資源的聯動,讓鄉村振興變得可見可觸達。環境(E)緯度上關注農業生態的建設、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有機關系,社會(S)層面上體現了青年行動在農業領域上的積極影響,治理(G)上節目體現了政企等多方協同的助農創新模式。十個勤天及其努力,不再是停留在內容產品層面的娛樂大眾,更是打破產業邊界,直接推動農業產業在社會上的曝光,「種地成果」也切實可見。在第三季中,節目成員鷺卓提到,他并不是只想給當地短暫地帶貨或增收,而是想要為他們找到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當成員具備這樣的意識,行動本身就是 ESG 理念的落地,也證明了「種地吧」的可持續性植入在節目內容的創作基因中。
優酷《閃耀吧!大運河》攜手中青旅開啟「少年走運團」研學之旅
《閃耀吧!大運河》與中青旅的聯合,充分體現了「可持續文化 IP」的操作模式,在 ESG 中的 S 層面表現尤為突出。對于這當節目本身,創新活動的策劃與實踐延長了《閃耀吧!大運河》作為內容產品的生命周期,在完播后借此再回大眾視野。同時,邀請青少年深度體驗大運河文化,通過青少年的視野打破了節目內容在空間上的局限性,在青少年教育上也有積極的意義。活動中對大運河歷史文化和人文底蘊的側重,不僅擦亮大運河文化名片,也推動著中華文化在年輕一代中的傳承。《閃耀吧!大運河》的本次活動實現了打通了從優質內容到社會實踐的通路,進一步體現了文娛內容所能承擔的更多元化的社會責任。
附:各家社會責任報告發布:
《2024 字節跳動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NhA0GXDUwp3M0_uhXLHyQg
《2024 年度愛奇藝社會責任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LDN7Gn2zws1YBEmmrbgqpg
《優酷 2024 社會責任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QLBLS1QVBbHIr8zU8P52ww
B 站《2024 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kHyCfwwq10vKcmMW39-d1Q
《主編淺度》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