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充斥著濃重火藥味的關稅 " 世紀之戰 " 中," 先眨眼 " 的特朗普政府再度改口。
從改口 " 無意 " 解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職務,到表示將大幅降低對中國的高額關稅。雖然中國關稅對峙仍存在變數,但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將成為常態。習慣性 " 改口 " 的特朗普能否獲得他想要的市場走向?資本市場又將如何看待中美雙方的估值邏輯?這一爭端對中國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會產生怎樣的沖擊與變革?《安安訪談錄》獨家專訪貝萊德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從外資視角出發,探尋中國經濟在這場風暴中的前行方向。
關稅沖擊:非線性效應下的 " 精準殺傷 "
" 三位數的關稅意味著什么?" 宋宇提出這個反問。
在他看來,針對中美關稅對峙,要深刻意識到非線性效應。" 從 0 到 10% 可能沒多大影響,各方消化一下還繼續做。10% 以上就不那么好消化了,所以影響就大,但從 145% 加到 1000% 就又沒有多大區別了。" 他特別指出要看到現象背后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和潛在影響。
的確,就在采訪之后的幾天時間內,美加州成為首個對特朗普關稅 " 大棒 " 發起挑戰的州政府,隨后又有 11 州緊隨其后,起訴特朗普政府濫用關稅政策 " 違法 "。此外,包括沃爾沃汽車、斯泰蘭蒂斯公司在內的多個美國制造業巨頭裁員,除沃爾瑪以外的大多數零售商的股價出現了大幅下跌。關稅反噬效應顯現,從市場反應來看,眼下似乎美國痛感更強。
而這也正如宋宇所提出的那樣," 全球都不好時,誰更不差誰贏。"
政策應對:三劑 " 猛藥 " 與一個 " 藥引 "
在 2 小時的訪談中,宋宇 22 次提到 " 快 " 字。面對關稅沖擊,政策的速度與力度,將成為決定經濟 " 傷口 " 深淺的關鍵變量。
對此,宋宇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我明確知道這個房間在降溫,不要等到打噴嚏、身體發熱,再開始加衣服,這是被動的,哪怕還不知道降溫多少,現在就該穿衣服。
針對特朗普政府的不確定性,他提出的應對策略是 " 快、準、狠 "。
1、財政貨幣政策:必須 " 超預期 "
他建議擴大 " 有效赤字 ",通過特別國債等工具加碼基建,尤其投向 " 效率型 " 領域,重點關注城市地下管網、交通擁堵治理等民生投資領域的短板。在貨幣政策方面,應果斷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即降息降準)。
" 經濟弱時,降息不是毒藥,而是解藥,這一點去年 9 月就是明證。"
2、結構性改革:打破 " 試點依賴癥 "
宋宇提出,不能因為周期性經濟政策的調整而忽略結構性改革,包括土地產權問題、對外開放等,看準了就要干。該管的要管,該放的要放,既要注意監管的中性原則,又要把政策一次性用足。" 試點作用畢竟有限,只有全國鋪開,才能起到一個宏觀上托底以及抵消負面影響的作用。"
3、消費振興:從 " 補貼 " 到 " 財富效應 "
" 老百姓財富縮水時,只是發消費券就像給感冒的人物理降溫——治標不治本。" 宋宇直言,穩樓市、股市、提高收入、穩定預期、消除消費限制的組合拳才能修復消費信心。宋宇認為,當前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號是積極的,但缺乏有力度的具體措施,建議在房貸利率、企業融資、購房落戶限制,解決存量債務等方面出臺 " 一攬子 " 支持政策。
最后,宋宇還提出一個 " 藥引 ",即政策協同性。"924 經驗證明,穩地產、穩股市、穩經濟等‘多箭齊發’,才能 1+1>2。"
外資再評估:保持政策主動性,中國資產重估邏輯仍然成立
盡管近期外資波動加劇,宋宇觀察到積極信號,去年 9 月 24 日以來,宏觀政策更加靈活有力,監管政策更有利于推動民企發展及科技創新。總的來說,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情緒其實是變得更樂觀的。他分析,國際資本最關注兩大變量:
1、政策確定性:若應對果斷,市場溢價將回升。
2、相對價值:" 當全球都‘瘸腿’時,資本會選擇‘瘸得最輕’的經濟體——中國無通脹掣肘,這是獨特優勢。"
終極命題:如何跳出 " 日本式陷阱 "
歷史往往押著同樣的韻腳。訪談尾聲,宋宇以日本 90 年代教訓警示:" 政策最怕‘擠牙膏’——經濟稍有好轉就收手,結果陷入長期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