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行業在守正與創新的碰撞中,正悄然重塑產業形態。
隨著醫療機構對標準化飲片的需求持續攀升、數字化工具逐步滲透至藥材溯源、生產流通等環節,傳統炮制工藝與現代質控體系的融合已成為破局關鍵。
近期,中藥飲片龍頭新荷花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發展路徑恰好折射出行業的深層變革。
在筆者看來,新荷花曾三度沖擊 A 股上市未果,此番轉戰港股市場,既是順應中醫藥國際化趨勢的戰略選擇,也暗合資本市場對優質中藥標的的價值重估邏輯。
這一現象在資本市場并非孤例,如老鋪黃金在經歷 A 股多次遞表后轉道港股,上市后市值穩步攀升。更關鍵的一點是,敢于多路徑探索資本化的企業,往往需以扎實的基本面為底氣,這恰是新荷花的核心籌碼。
通過構建全產業鏈質控體系、雙支柱渠道網絡,新荷花這家老牌企業以近三年 27% 的收入復合年增長率業績,驗證了傳統中藥與現代產業體系的融合可能。
從資本市場視角看,新荷花不僅是觀察中藥現代化進程的一大窗口,或更揭示了行業突破質量與渠道瓶頸的實踐邏輯。
以品質筑基,雙支柱渠道戰略打通產業任督二脈
作為中國領先且最大的中藥飲片產品供應商之一,新荷花能夠立足行業并實現穿越周期的持續增長,源于其對產業核心痛點的系統性破解。
痛點一:藥材質量與療效差距顯著,消費者缺乏專業鑒別能力。
針對這一行業矛盾,新荷花構建了全鏈條質量管控體系。從源頭端,公司通過 GAP 認證供應商采購原材料并建立 CNAS 認可的實驗室檢測,確保 770 多種飲片產品的一致性質量。例如,其 DNA 條形碼技術現已被中國和英國藥典采用。
在此基礎上,新荷花主導制定的 31 項國家加工標準與 7 項中藥材規范,更從行業高度建立品質基準。同時其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等機構合作,不斷將質量控制經驗轉化為行業生產力,亦在積極推動 " 中藥現代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等舉措的實施。
這種技術積淀使公司在兩大產品線上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其中,公司提供的約 760 種普通中藥飲片大多為道地藥材 ( 指產在特定地域、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 ) ,主要包括川貝母、麥冬、黃芪、炒酸棗仁、黃連及當歸,與其他地區所產同種中藥材相比,具有更優質量和療效。
毒性飲片更是占據市場領導地位,截至目前,《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收錄的 28 種毒性飲片品種中,公司生產其中 10 種,主要包括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白附片及黑順片。
痛點二:銷售渠道分散,便利性不足。
如果說質量管控解決了供給側的核心矛盾,那么渠道革新則直指需求側的效率痛點。面對中藥飲片行業 " 縣域市場渠道分散、終端服務半徑有限 " 的現狀,新荷花的雙支柱戰略呈現出清晰的渠道革新思維。
在傳統渠道端,目前公司線下渠道已經服務超 1000 家醫院及醫療機構、醫藥貿易企業、大型連鎖、中成藥廠等企業客戶。同時,其還通過 " 金方草堂 " ( 已簡化了超 5200 家客戶的采購流程 ) ,以及在線中藥平臺 " 金方云 " 等數字平臺將服務半徑延伸至小型藥店、診所及經營者。消費者在獲得個性化藥方的同時,可即時匹配新荷花道地飲片,使原本割裂的診療環節與藥品供應無縫銜接,塑造醫藥一體化的終端服務體驗。
線下強基加上線上拓面的策略,既保障了頭部客戶的穩定供應,又以智能訂單管理系統解決中小藥店多批次、小批量的采購痛點,顯著提升了長尾市場的服務效率。
在消費渠道端,捕捉到中醫藥與大健康的融合趨勢,公司針對小型中醫診所、注冊中醫師、健康養生消費人群,提供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健康產品,釋放零售市場的增長潛力。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中醫藥正突破傳統醫療邊界,實現從治病到養人的范式遷移。其一是應用場景從醫院診療向日常健康管理、美容抗衰等消費領域延伸;其二是產品形態從飲片湯劑向便捷化、時尚化健康消費品進化;其三是消費群體從銀發族向 Z 世代年輕客群擴散。在此背景下,今年出臺的《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中醫藥明確列為健康消費核心培育領域,為產業升級注入政策動能。
把握產業變革期窗口,新荷花正通過 " 消費中藥 " 戰略開辟第二增長曲線。在穩固 B 端醫療市場優勢的同時,其打造的金色荷花平臺以 B to C 模式切入千億級健康消費市場。該平臺通過機器學習分析用戶健康數據,能夠打造定制的健康和營養補充方案,提供個人化的中藥養生健康補劑,精準對接 Z 世代 " 朋克養生 " 需求。
這種從治病中藥向消費中藥的躍遷,或能夠將傳統飲片轉化為高復購率的健康消費品。
從道地藥材的守護者到產業標準的制定者,從供應鏈的破局者到健康生態的構建者,新荷花的進階之路揭示了一個本質:中醫藥的現代化,絕非簡單套用工業流水線,而是用科學語言詮釋千年智慧,讓草木精華精準抵達每個需要的角落。
穩健增長,財務迷霧下的真實成色
當資本還在爭論中醫藥現代化能否帶來真實商業價值時,新荷花早已給出確定性答案,為市場重新認識中醫藥價值提供了有力證明。
招股書顯示,2022 至 2024 年,公司營收從 7.8 億元攀升至 12.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近 27%,增速在中國中藥飲片行業前五大市場參與者中位居第一。
若按 2023 年中藥飲片收入計算,其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二,為中藥產業的現代化升級樹立了可復制的標桿案例。
2022 年至 2024 年期間,公司毛利從 1.65 億元增長至 2.1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4.6%,規模效應驅動利潤池擴容。
值得注意的是,從凈利潤指標來看,2024 年公司 8911.2 萬元的賬面數據雖較上年表面有所下滑,但這實則源于因籌備上市產生的審計、承銷等一次性費用,與主營業務基本面無直接關聯,且并不構成對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實質性影響。
若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口徑測算,剔除上述非經常性損益干擾項后,公司經調整凈利潤實為 1 億元,與 2023 年基本持平,能夠更清晰地反映出公司核心經營活動的真實回報水平,可見新荷花的核心盈利能力依然堅實。
截至 2024 年末,公司持有 1.44 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其深化數字化渠道建設、拓展全球市場等戰略舉措預留了充足的財務彈性。
站在投資視角而言,隨著財務數據驗證了新荷花商業模式的可行性,當下則更應當將其置于產業大趨勢中審視未來的增長潛能。
筆者認為,政策的紅利釋放以及技術革命催化,驅動市場空間不斷擴容,正在為新荷花打開更大的成長空間。
一方面,頂層設計的強支撐為行業劃定航道。
譬如,去年《關于促進數字中醫藥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要加快中藥全產業鏈數字化驅動,強化中藥質量追溯體系平臺建設和推廣運用;今年《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要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2025 年新版《中國藥典》更是新增中藥品種 28 個,修訂 420 個,對飲片重金屬、農殘檢測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加速中藥產業標準化進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 優化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質量評估和監管 ",標志著中藥飲片集采進入縱深推進階段。事實上,這一進程早有預兆:2023 年,山東、山西等 15 省組建省際聯盟,率先對 21 個符合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品種實施帶量采購;2024 年,集采范圍已擴大至 45 個品種并覆蓋全國所有省份。
當前行業集中度仍處于低位,2023 年前五大市場參與者合計市場份額僅 2.7%,即便排名第二的新荷花市占率也僅為 0.4%。但集采政策的全面推進正在改變這一格局。
一方面,帶量采購對產品質量、成本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客觀上加速中小企業出清;另一方面,集采的 " 以量換價 " 特性,使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和全產業鏈質控體系的頭部企業能夠充分發揮邊際成本優勢。
在質量監管趨嚴背景下,新荷花憑借著對產品 " 標準話語權 " 的掌控,有望在行業集中度提升的進程中,快速釋放龍頭效應占據先機。
另一方面,技術變量重構產業價值鏈條。
隨著近年來技術端智能化轉型加速,各大企業將 AI 炮制技術、3D 打印等新興技術應用到中藥飲片的開發中,進一步提升質量,滿足多元消費者需求。
對此,新荷花整合 AI、大數據和物聯網驅動的全鏈條技術與系統,極大減少了傳統炮制工藝誤差。這種古法工藝加上現代質控的模式,不僅將前文政策對中藥產業數字化的要求轉化為可落地的技術方案,同時還恰好契合對中藥飲片質量的新規要求。
基于此,政策東風與技術變革直接激活終端市場,行業長期增長趨勢日益清晰。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顯示,近年來國內中醫診療量突破 12.8 億次,超 9 萬家醫療機構形成龐大需求網絡,疊加公立醫院中藥收入占比提升至 20.5% 的供給端變革,與新荷花深耕千余家醫療機構的渠道網絡形成戰略共振。
從市場空間演變看,我國中藥產品市場預計將由 2023 年的 4516 億元增值 2030 年的 599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4.1%,直指萬億市場規模。
在這一大環境下,新荷花的國際化布局呈現多點突破特征。
依托香港戰略支點,通過對接本地中醫診所及守創中藥貿易平臺,公司構建起輻射全球的飲片供應體系。據悉,其計劃通過中藥飲片打入東南亞市場,借草本補劑產品滲透歐美大健康領域,實現出口產品矩陣的戰略分層。
此外,作為 " 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聯盟 " 核心成員,公司已成功取得越南 GMP 認證,并正積極推動在馬來西亞等沿線國家的業務拓展,逐步打開東南亞市場。
可以說,當政策紅利、技術變量與市場機遇形成共振,新荷花展現的正是中醫藥傳承創新浪潮中優質企業應有的發展圖景,即在確定性賽道上,以持續進化的核心競爭力兌現長期價值。
結語
總體而言,新荷花的資本市場進程,不僅關乎一個老字號的價值釋放,更折射出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那些將《黃帝內經》智慧轉化為工業標準、把千年驗方變成可量化產品的產業進化邏輯。
由此,在健康中國戰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加持下,資本市場或將重新發現中藥板塊被低估的消費潛力,而新荷花此時遞表港交所或也正迎來一個良好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