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杭
2025 年一季度,31 省份的經濟運行情況全部出爐。東北地區中,遼寧表現尤為亮眼,GDP 排名連升 2 位,從全國第 18 位升至第 16 位,展現了經濟的韌性和潛力。
具體來看,一季度,遼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 7606.9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2%。
拆解遼寧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工業與消費的共同發力,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遼寧一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4%,對 GDP 增長貢獻顯著。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10.9%,遠超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 3.6%,成為工業升級的核心動力。這表明遼寧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新興產業也在加速崛起。
近年來,遼寧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4 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 6206 家、高新技術企業 1625 家、" 雛鷹 "" 瞪羚 " 企業 940 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1.3%。在近期最火的人形機器人這一前沿領域,遼寧也占據一席之地。
此外,遼寧的經濟崛起也離不開各城市發展的有力推動。
截至 2024 年底,遼寧省已有 11 個市 GDP 總量超千億元,沈陽、大連則逼近萬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大連憑借強勁的發展勢頭,有望在 2025 年實現歷史性跨越,成為東北地區首座 GDP 總量邁入萬億行列的城市。
全國排名上升至 16 位
2025 年一季度,遼寧 GDP 總量超越重慶、云南,全國排名上升至第 16 位。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 " 三駕馬車 " 來看,今年一季度,遼寧的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額,分別增長 7.8%、6.7% 和 10.5%,高于全國 3.6 個、2.1 個和 3.6 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固定投資方面,遼寧的增速位居全國第 11 位,連續 7 個月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首季開門紅。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后投資增長 16.3%,其中,民間投資增長 13.1%。
分地區分布來看,全省有 10 個市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其中葫蘆島(24.2%)、撫順(23%)、錦州(20.6%)3 市增速超 20%;阜新(15.3%)、朝陽(13.2%)、鐵嶺(11.8%)、盤錦(10.8%)4 市好于預期,增速超 10%。
同時,遼寧的投資結構也在持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力增強。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13.2%,占全部投資的 26.7%,比上年同期提高 1.2 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近 2.4 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 32.7%。
消費市場同樣火熱。今年遼寧圍繞 " 消費提振年 " 為主題,相繼 3 次出臺促消費政策,帶動了升級類和基礎生活類商品消費持續升溫。升級類產品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 22.5%,可穿戴智能設備增長 13.1%,通訊器材類增長 38.9%;基礎生活類商品里,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 18.2%。
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另一大亮點。今年以來,遼寧設立了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平臺企業 3000 家、1.2 萬個門店,惠及消費者超 250 萬人次,享受消費補貼超 25 億元,帶動銷售額超 200 億元。
在對外貿易領域,遼寧一季度的出口規模也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達到 951.1 億元,增長 10.5%。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民營企業外貿活力走強,對外合作 " 朋友圈 " 的不斷擴大以及出口結構優化升級,這三方面一起發力,成了遼寧出口增長的重要支撐。
據了解,一季度,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 10167 家,增加 6.2%;民營企業進出口 983.3 億元,增長 16%,增速較全國高 10.2 個百分點,占同期遼寧省外貿進出口總值 53.2%,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 6.2 個百分點,拉動遼寧省外貿整體增速 7.5 個百分點。
在出口的具體商品中,飛機零部件、生物醫藥出口分別增長 20.4%、41%,出口 " 含新量 " 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遼寧積極 " 交朋友 ",對共建 " 一帶一路 " 國家進出口 1026.5 億元、增長 5.9%,其中對東盟、沙特分別增長 19.7%、17.9%,合作 " 朋友圈 " 越擴越大。
大連 GDP 持續領跑
沈陽和大連作為遼寧的兩大雙子星城市,在全省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
2025 年一季度,沈陽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121.8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4.6%;大連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2280.3 億元,較上年增長 6.2%。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增速,大連均領先沈陽,持續鞏固其在遼寧的經濟龍頭地位。
工業無疑是大連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一季度,大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0.9%,增速較 1-2 月提升 3.2 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 3.7 個百分點,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從重點行業表現來看,大連的支柱產業與新興產業呈現協同發力的良好局面。
一季度,大連裝備制造業增長 18.4%,其中鐵路船舶行業增長 51.4%,電子行業增長 29.4%,汽車制造業增長 23.9%。高技術制造業增長 17.6%,連續 23 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 98.4%,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 48.6%,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 19.2%,醫藥制造業增長 13.5%。
與此同時,大連在消費領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一季度,大連社零總額達到 609.7 億元,同比增長 9%,在 15 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一,成為 2022 年以來單季最高增速。其中,3 月當月完成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104.9 億元,是大連歷史上首次單月突破 100 億元。
盡管大連在經濟總量和增速上領先,但沈陽在增量上的表現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相較去年同期,沈陽 2025 年一季度 GDP 增量為 291.3 億元,較大連的 176.8 億元多出超 110 億元,展現出強勢的發展勁頭。
分產業來看,沈陽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 38.0 億元,同比增長 3.1%;第二產業增加值 661.7 億元,同比增長 2.7%;第三產業增加值 1422.1 億元,同比增長 5.5%。可見,第三產業的顯著增長,是沈陽 GDP 大幅攀升、與大連差距進一步縮小的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1-2 月,沈陽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剔除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同比增長 9.0%,比去年全年加快 5.4 個百分點。
其中,文旅市場的火爆升溫成為關鍵增長極。一季度,沈陽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 19.0%;旅行社及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 2.6 倍;游樂園、藝術表演場館營業收入分別增長 2.5 倍和 2.3 倍。
如今臨近五一假期,沈陽熱度也在持續飆升。同程旅行最新發布的《2025 年 " 五一 " 旅游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沈陽躋身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前十,與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等強市并列。
沈陽文旅消費的強勁表現,正為其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注入新動能。當大連以工業硬實力領跑時,沈陽正用文旅消費的 " 軟實力 " 打開新局面,而兩大城市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也正在為遼寧經濟拼出更完整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