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瑞財經 李姍姍
陳承文是一名 80 后,他從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畢業后,輾轉去了華為公司,最后職位是華為中央研究部技術主管,帶隊負責 CPU 產品的研究、測試工作。
2009 年,而立之年的陳承文離開了華為,與兩個離職同事創辦了一家從事 WLAN 檢測設備研發制造的企業。五年時間,對標的美國公司幾乎被擠出了中國市場,但這次創業的財務回報為負數,為此,陳承文還賣掉了深圳的房子。
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承泰科技 ")是陳承文的第二次創業。
2015 年,他聯合另外幾名華為老同事,出資數百萬在沈陽設立了沈陽承泰科技,次年,將公司遷到深圳,成為一家毫米波雷達供應商。經過十年經營,承泰科技站在了港交所大門前。
得益于智能駕駛行業增長,又獲得比亞迪的鼎力支持,承泰科技生產的雷達產品成功實現商業化。但公司營收高度依賴比亞迪,2024 年,比亞迪為承泰科技貢獻高達 94% 的收入。
不僅如此,高昂的研發支出,令承泰科技目前仍承受著連年虧損的壓力。同時,資金流動性頗為緊張,存短債缺口 1.32 億元,流動負債凈額超 3000 萬元。
創始人多次 1 元送股,遞表前夕戰投減持
陳承文和周珂是承泰科技的共同創辦人,也是公司 " 領頭羊 ",二人均出身于華為。目前,陳承文擔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周珂為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
承泰科技成立于 2016 年 9 月,公司初始注冊資本 500 萬元,由陳承文、周珂、承泰創投、華承創投分別擁有 58%、17%、15% 及 10% 權益。其中,承泰創投、華承創投為員工持股平臺。
成立后不到一年,兩位創始人便將部分公司股權以 1 元名義價格轉讓給數名個人投資者。
2017 年 8 月,胡曉紅、肖宏宇、劉勝龍、王彬分別受讓陳承文所持公司 5%、2%、1%、2% 股權,王牧、李杰、曹三春分別受讓周珂所持公司 1%、1%、0.5% 股權。2019 年 3 月,上述受讓者退出投資,由承研創投以 50 萬元收購其持有的 8.72% 股權,承研創投由陳承文擔任普通合伙人并持股 25% 份額。
此外,2019 年 8 月,陳承文還以 1 元名義代價將公司 1.62% 股權轉讓給孫厚軍。其為公司前顧問,曾為集團提供科學顧問服務。按當時估值計算,這筆股權價值 261.29 萬元。
自創立以來,承泰科技備受資本矚目,截至 2024 年末,公司已完成 8 輪融資,融資金額累計 3.5 億元,公司投后估值為 13.2 億元。
前來投資承泰科技的,不乏松禾資本、毅達資本、國科投資、和高資本等知名創投機構,國資杉創中小微、國資嘉鑫二期、陜西薪火,上市公司新雷能(300593.SZ),以及私人投資者王聲平、杜牧等。
2025 年 5 月,長沙和生、藍焱紫竹分別向國科投資旗下的國科瑞華三期、新橋國科轉讓 40.32 萬股、19.8 萬股股份,分別套現了 3089.08 萬元、1516.71 萬元;陳承文向和高三十一號、嘉星一號、彭聰合計轉讓 45.51 萬股股份,套現 3062.16 萬元;方正證券、銅陵垣涪亦通過轉股分別套現 2837.84 萬元、123.57 萬元。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陳承文及其一致行動人周珂、承泰創投、承研創投、華承創投合計控制公司 35.79% 股權。
此外,松禾資本持股 11.31%,毅達資本持股 9.57%,國科投資持股 10.51%。
承泰科技主要從事毫米波雷達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和商業化。于 2024 年,按出貨量計,公司是中國國內最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和中國第三大車載毫米波達供應商,市場份額分別為 9.3% 及 4.5%。
2022 年 -2024 年,承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 5765.1 萬元、1.57 億元、3.48 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 145.7%,收入呈高速增長趨勢。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智能駕駛的核心部件。招股書顯示,承泰科技主要生產前向雷達和角雷達,2024 年,前向雷達收入占比 63.9%,角雷達收入占比 35.3%。
實際上,承泰科技收入快速增長的背后,離不開比亞迪的鼎力相助。
公司量產的前向雷達和角雷達便首先在比亞迪身上實現了商業化。自 2022 年以來,公司已向比亞迪提供多代雷達產品,包括 CTLRR-220 Plus、CTMRR-130,以及 5.5 代高解析度產品 CTLRR-220 Pro 及 CTMRR-130 Pro。
2022 年 -2024 年,承泰科技向比亞迪的銷售金額分別為 4720 萬元、1.43 億元、3.26 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高達 81.9%、91.3% 及 93.6%。公司坦言,由比亞迪所產生的收入高度集中,使其面臨風險。
而高度依賴單一客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承泰科技的議價能力與話語權。
報告期內,公司來自比亞迪的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為 4660 萬元、4640 無、1.07 億元,占同期來自比亞迪的收入占比為 98.73%、32.47%、32.82%。
同時,公司產品售價不斷下跌。期內,前向毫米波雷達平均售價由 2022 年的 255 元 / 臺降至 2024 年的 223 元 / 臺,角毫米波雷達平均售價由 160 元 / 臺降至 141 元 / 臺,兩大產品平均售價降幅分別為 12.55%、11.88%。
盡管收入高速增長,但承泰科技仍未擺脫虧損的困境。報告期內,公司產生凈虧損分別為 7917.4 萬元、9659.8 萬元、2176.8 萬元。在 2024 年,虧損面明顯收窄。
持續虧損的原因來自高昂的期間費用,報告期內,承泰科技包含研發開支、銷售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在內的運營開支分別為 8937.7 萬元、1.22 億元及 1.04 億元。
承泰科技表示,憑借持續投入,公司建立了全鏈條技術優勢,涵蓋射頻天線設計、信號處理算法開發等環節,并于最后可行日期累計獲得了超過 86 項專利。
存 1.32 億元短債缺口,流動負債凈額超 3000 萬
凈利潤持續虧損之下,承泰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連年告負。2022 年 -2024 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 -9760.3 萬元、-6188.6 萬元、-698.1 萬元,三年凈流出 1.66 億元。
但與此同時,公司債務規模也在提升。截至 2025 年 4 月末,承泰科技總債務有 1.79 億元,其中,短債 1.63 億元,與同期公司賬上現金相比,存在 1.32 億元短債缺口。
同年 6 月,公司又取得銀行貸款 1.71 億元。
這大大增加了公司流動負債規模,截至 2025 年 4 月末,公司流動負債總額為 5.32 億元,而流動資產總值僅有 5.02 億元,其流動負債凈額為 0.3 億元。
而隨著承泰科技遞表港交所,相關對賭協議自動停止,贖回負債隨之一鍵消除,但即便如此,公司流動負債規模仍處于高位。
附:承泰科技上市發行有關中介機構清單
獨家保薦人: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盛德律師事務所、上海市錦天城(深圳)律師事務所、金杜律師事務所
申報會計師及核數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行業顧問:灼識行業諮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