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口感,特別受注重健康生活的現代人青睞。
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以及運輸水平的提高,日常可及的水果品種漸漸脫離季節和產地束縛,可暢享 " 水果自由 "。
事實上,吃水果并不能隨心所欲,食用不當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影響健康。
三類水果不要吃,可能會刺激腸胃
第一類是腐爛的水果。
水果腐爛是因細菌或真菌的分解作用導致果肉變軟、變色、產生異味。腐爛過程中,微生物會分解水果中的糖分和營養物質,產生有害物質,如有機酸、胺類等。
食用腐爛的水果可能導致腸胃不適、腹瀉、嘔吐甚至食物中毒。即使切除水果的腐爛部分,有害物質也可能已經擴散到其他看上去正常的部位,因此即使水果只有一小部分腐爛,也建議直接丟棄不要食用。
第二類是未成熟的水果。
未成熟的水果通常含有較高的單寧和生物堿(如龍葵堿),這些物質具有澀味,可能刺激消化道。某些未成熟的水果含有天然毒素或刺激性物質,比如未成熟的菠蘿含有菠蘿蛋白酶,可能刺激口腔和消化道;未成熟的芒果含有漆酚,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等。
此外,未成熟的水果通常質地較硬,纖維較粗,難以咀嚼和消化,可能增加腸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或腹痛。建議將未成熟的水果放置一段時間,待其成熟后再食用。
第三類是不適合搭配在一起吃的水果。
柿子、葡萄等含有豐富的果膠和鞣酸,與其他含有大量酸性物質的水果(如山楂等)一起食用,果膠和鞣酸可能與果酸結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在胃中沉積,引發消化不良。對于胃酸分泌過多或胃潰瘍患者而言,這種組合可能會加重胃部不適。
柿子與高蛋白食物也不宜同時食用。柿子中的鞣酸遇到螃蟹、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容易凝結成塊,導致腹脹、腹痛等,空腹吃柿子還可能引發 " 胃柿石 "。
此外,菠蘿、獼猴桃等含蛋白酶或果酸豐富的水果,與牛奶同食可能導致蛋白質變性結塊,影響消化吸收,敏感人群還可能出現腹瀉。
水果雖好,也要適量食用
任何食物都應遵循適量原則,水果也不例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輕體力活動、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水果攝入量為 200 克至 350 克,過量食用任何水果都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
香蕉、葡萄之類的高糖分水果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榴蓮、荔枝等熱性水果吃多了容易上火,出現口瘡、煩躁等癥狀。西瓜性質偏寒涼,如果吃得過多會導致胃腸刺激,引起腹瀉、嘔吐等癥狀。
其次,避免空腹食用。經過一夜睡眠,人體處于空腹狀態,腸胃功能相對較弱。此時若直接食用柿子、山楂等水果,其中的鞣酸、有機酸等成分容易刺激胃黏膜,可能引發胃部不適、反酸等癥狀。
為了呵護腸胃健康,建議晨起后先食用一些溫和的食物,如溫熱的粥、饅頭等,待腸胃功能逐漸恢復后,再適量食用易消化、酸度較低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梨等。這樣既能補充營養,又能避免對腸胃造成刺激,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同時,留意藥物相互作用。有些水果大量食用可能對藥物效用產生干擾,比如大量食用葡萄柚會影響二氫吡啶類降壓藥(如地平類)、華法林、他汀類降脂藥、鎮靜催眠藥、環孢素等藥物的代謝。服藥期間,患者應咨詢醫生或藥師,了解哪些水果可能對藥物產生干擾,避免影響藥效。
另外,謹慎食用易過敏水果。部分人群對某些水果存在過敏反應,如芒果、菠蘿等。雖然這些水果本身并不相克,但對于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物搭配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食用這些水果時,應特別留意,如有不適,立即就醫。
(來源:上海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