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泰國政壇發生了一場令人震驚的大震蕩。
早上 9 點,泰國王室剛剛御準了佩通坦提交的新一屆內閣名單,一份看似 " 穩定 " 的政權藍圖已在政府公報上公布,仿佛代表著國王的正式背書。
有人激動地認為,欽那瓦家族真的回來了。
有人松了口氣,覺得動蕩要告一段落了。
佩通坦——泰國歷史上第一位 " 欽家 " 血統的女總理,被憲法法院緊急叫停,停止履職。
理由,正是那段被泄露的 " 通話錄音 "。
一位是當代政壇新星,一位是泰國政治傳奇。
欽那瓦家族的兩代人,在同一個日子里,被同時推向風暴的中央。
這真的是巧合嗎?還是一場有節奏的 " 終結 "?
人們開始懷疑:欽那瓦家族的政治命運,是否正在走向一次無法逆轉的拐點?
泰國政壇震蕩
" 錄音門 " 引發憲法法院介入,泰國總理被緊急暫停職務。
7 月 1 日上午 09:30 左右,泰國憲法法院法官小組召開例行會議,重點審議一項引發全國關注的請愿案:是否受理關于總理佩通坦 " 錄音門 " 事件的職務罷免申請,并決定其是否暫停職務。
因此,請求法院裁定其不具繼續擔任總理之資格,并在裁決前先暫停其職務。憲法法院表示,將正式將請愿副本送達佩通坦,并要求其在 15 日內提交澄清聲明。
待審理完畢后,法院將向上議院議長宣讀判決結果。當天下午,多家泰媒報道稱,憲法法院已以 7 票贊成、2 票反對的結果決定暫時停止佩通坦的總理職務,并以全票通過(9 比 0)受理 " 洪森泄露錄音 " 的案件。
此舉令泰國政局再度陷入變局,后續走向備受矚目。
我為泰國盡了 100% 的努力
7 月 1 日下午,泰國總理佩通坦在政府大樓正式就憲法法院暫停其總理職務一事公開回應。
她表示,已接受法院決定,將即日起停止履行總理職責,并將在 15 日內進行澄清說明。佩通坦指出,此次與柬埔寨前總理洪森的通話內容,是出于維護國家主權、捍衛士兵生命安全、守護國家和平的初衷。
她動情地表示,在事發時她腦海中唯一的念頭是避免混亂、阻止沖突,不讓士兵流血犧牲。
" 如果大家能理解我真正的出發點,就會知道我無意制造紛爭。我會花時間向全國民眾做出詳細說明。"
她強調,自己是發自內心為國家努力,如果有人因此感到不滿,她必須道歉。" 哪怕我被停職,也會盡一名泰國人的義務。
我有體力、有精神,隨時準備為國家而戰。"
素立亞將率新內閣于 7 月 3 日宣誓就職
7 月 1 日,據多家泰媒報道,泰國憲法法院當日以 9 比 0 的投票結果,一致同意受理 " 錄音門 " 案件對總理佩通坦的請愿調查,并以 7 比 2 的投票決定暫停其總理職務。
由于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普唐(他信陣營元老,也是順位第一副總理)將被調整為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而根據規定,新職務需在 7 月 3 日宣誓后才能正式上任,因此暫不具備接任看守總理的資格。
據悉,內閣秘書處方面對此次情況表達了高度關注。
此前從未出現過總理職務在新一屆內閣宣誓就職前夕被暫停的先例,此次的制度空檔引發不小爭議。
消息稱,秘書處已與國務委員會辦公室就具體安排進行磋商,以確保 7 月 3 日的新內閣宣誓儀式順利推進。
屆時,由素立亞擔任看守總理主持新內閣的就職儀式,將成為泰國政治史上的一次 " 非常規交接 "。
出席 " 侮辱王室案 " 首次證人審查
14 名證人待審,他信保證親自出席每輪庭審。
7 月 1 日早上 9 點左右,泰國前總理他信 · 欽那瓦在律師陪同下現身曼谷拉差達披色路的刑事法院,出席 " 侮辱王室 " 案的首次原告證人審查。
這是該案審理啟動以來,他信首次到庭參與相關程序。
起訴源于他信 2015 年接受韓國電視臺采訪時的相關發言,檢方認為其內容涉嫌不敬王室。對此,他信堅決否認指控,并已獲得保釋。
抵達法院時,他信有意避開媒體鏡頭,由其私人律師溫亞代表接受采訪。
溫亞透露,法院安排了為期 3 天的證人審查(7 月 1 日至 3 日),原告將傳喚 10 名證人,被告方預計有 14 名證人參與質詢。
最終一場證人審查將安排在 7 月 23 日進行。
當天并非他信本人出庭作證的日程,但由于身為被告已獲保釋,仍需到場配合程序。
律師表示,他信將密切關注法院設定的審理條件,并計劃在無緊急事項的前提下,全程親自出席后續庭審。
此案的核心,將圍繞 " 是否構成犯罪 " 和 " 是否證據確鑿 " 兩個關鍵問題展開。
案件發展備受外界矚目,或將成為近年來泰國司法與政治交叉領域的重大風向標。
7 月 1 日,一場驚變突襲泰國政壇。
上午,泰國國王剛剛通過了總理佩通坦提交的新內閣名單。
有人激動,有人安心,許多人以為這意味著 " 欽那瓦時代 " 真的要正式開啟了。
而在同一天,欽那瓦家族的另一位靈魂人物——他信,也悄然現身曼谷刑事法院,出席 " 侮辱王室案 " 的首次證人審查。
一天之內,欽那瓦家族的兩代人——一位現任總理,一位昔日傳奇——雙雙陷入司法風暴。
國防部的空白,是警告還是暗示?
細心的網友第一時間注意到:
剛剛獲得御準的新內閣名單中," 國防部長 " 一欄赫然空缺。
這并非簡單疏漏,而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這份內閣名單被外界稱為 " 文人內閣 ",但更準確的說法是:
" 沒有軍方背景的內閣 ",或者更直白一點——一個不被軍方信任的內閣。
國王批準名單,但軍方不在場,這意味著什么?
在泰國這個軍政傳統深厚的國家,軍方的沉默,往往代表著不合作,甚至是等待反擊的時機。
因此,這張名單不是穩固政權的錨,而是一份搖搖欲墜的宣言。
為什么這么快,一年不到?雙雙被查。
默促使停職令下達的直接導火索,來自那段被洪森泄露的錄音。
在對話中,佩通坦表現出對柬埔寨的 " 低姿態 " 與 " 過度理性 " ——不封鎖邊境,不刺激對抗,只求平穩解決。
但問題是,在部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輿論場里,這樣的姿態被視為 " 軟弱 "" 叛國 ",甚至 " 犧牲泰國主權 "。
在保守派眼中,克制是投降。
6 月 28 日,泰國爆發了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集會。
雖然最終和平散場,但民眾的憤怒與不安沒有離開。
7 月 1 日的 " 停職 ",更像是一種回應:內閣在動蕩中作出的 " 政治止損 "。
這一刻,仿佛歷史重演。
英拉被趕下臺,是因為 " 大米案 ";
他信被追責,是因為 " 越權操作 ";
而佩通坦,陷落于 " 軟弱 " 的控訴。
他們都被指控過錯,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真正的 " 原罪 " 是姓欽那瓦。
每一個家族在政治舞臺上的輪回,都像是一場不斷重復的試煉。
欽那瓦家族贏得了選票,卻始終未能贏得制度。
外界普遍預測,她將面對三個可能的結果:
第一,被定性為 " 不道德 " 而永久停職,退出政壇(與賽塔一致);
第二,澄清成功,重回總理職位;
第三,未被定罪,但難以復位,被迫進入 " 政治冷藏期 "。
從目前的輿論和政治氛圍來看,最可能的結局是第三種。
佩通坦不一定會被徹底抹去,但也很難迅速歸來。
就如同他信沉寂多年才歸,英拉至今仍在海外,欽那瓦家族的復興,從來都不是直線,而是流亡與等待交織的曲線。
在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她沒有放棄泰國的中小企業;
在區域安全問題不斷升溫的情況下,她沒有激化邊境沖突;
她走的是一條 " 妥協—協商—和平 " 的道路,只是這條路,不是此刻的泰國所需要的那條路。
她缺少的,并非理念,而是對底層民眾痛點的 " 快速兌現力 "。
人們想要的,不是穩定的未來,而或許是眼前可見的 " 發財通道 "。
哪怕是虛幻的,也好過焦慮。
他們贏得人心,卻始終輸給軍方結構;
他們主張平等,卻難以抗衡絕對力量;
他們以民為本,卻總被體制反噬。
但這一次,有些不一樣。
因為,無論是走下臺階的佩通坦,還是走進法庭的他信,他們都還站著。
他們說:" 我們為泰國而戰。"
未來的政治風向無人能知,15 天后,塵埃是否會落定,誰也無法預判。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家族,已經讓泰國的歷史,印象深刻。
請關注
+
+
+
監制:王新宇
圖:綜合自泰媒
主編:布周十面派
來源:泰國網傳媒
法務支持:克萊德國際律師事務所
點收藏
點在看
點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