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價格刺客。三年前還是鐘薛高,今年是冰塊。
山姆最近上新的農夫山泉食用冰,2kg 一袋,售價 22 塊 8。
你拎著結實的大冰袋時還倍感滿足,換算一下就發現了不對勁:一袋冰的重量只相當于 4 瓶礦泉水,相當于同樣 500ml 的水,凍成冰后就漲價到了 5 塊 7 一瓶。
" 難道是艾莎公主親手給我凍的冰塊,農夫山泉才有勇氣賣這么貴?"
但你知道 " 水源貴 " 只是個噱頭—— 2 塊錢的礦泉水照樣是長白山上留下來的,但成本里塑料瓶一項就占了 60%,水本身加上處理成本只有 0.03 元,遠川研究所曾指出。
比照著礦泉水的定價,這個 22 塊 9 的冰袋沒拿塑料瓶裝,袋子上也沒什么黑科技 " 取冰設計 ",連包裝費的借口你都沒法替農夫山泉找。
把冰賣得越來越貴的,不只有農夫山泉。
消費降級的年代,打工人把 " 買杯冰自制咖啡 " 當省錢小妙招,進了便利店才發現一杯冰怎么比你單買咖啡都要貴。
711、羅森這個夏天都把冰杯擺在了冰柜貨架顯眼處,你看著滿柜清透的冰塊心情大悅,付款時意識到自己小瞧了站上 C 位的 " 夏日限定單品 " ——便利店冰杯的價格通常從 3 塊 5 到十多塊不等。
冰杯還有 800 種賣得更貴的方法。
做成特殊形狀的冰會更貴:普通冰塊還停留在 4-5 元價格帶,一杯 " 冰球 " 則 8 元起步。
比起普通冰,冰球的好處是體積大,化得慢," 還能給你一種手上拿的是威士忌的貴氣感。"
冰杯的價格太超出預料,有人付款后趕忙認真閱讀了配料表,生怕如今的冰已經發展出工業合成物,結果發現配料里確實只有水。身價上去了,冰杯還貼心地標了營養成分——真正的 0 糖 0 脂 0 卡,減脂期也能吃。
冰要是加上不同口味,價格的想象空間更是無限:711 一杯檸檬芭樂果泥冰杯賣你 9 塊 9,價格和咖啡相當,分量只有 128g,不知道的以為是網紅主理人限定調配的口味冰。
你從此再也不能怪瑞幸給你往咖啡液里加了太多冰,指不定你喝完剩下的那半杯沒化完的 " 咖啡冰 " 放進便利店還能再多賣 5 塊錢。
盒馬最近同樣上新了食用冰。一袋 750g 的冰要 6 塊 5,在一眾 9 塊 9 冰杯中,中產超市的袋裝冰甚至顯得親切。
于是你明白了為啥古茗、蜜雪冰城推出 1 元冰杯被稱為 " 冰杯救星 "。即便 "1 塊錢 " 在你的印象里應該是一杯 " 純凈水制品 " 的正常價。
只是 1 塊錢冰杯,你次次去搶次次斷貨。去年蜜雪冰城的 1 元冰杯上線后遭到瘋搶,買的人太多導致店里其他飲品都 " 無冰可用 "。僅僅上架一天后,雪王緊急發布道歉聲明," 臨時下架或暫停售賣冰杯 "。
冰杯的價格也隨著冰杯的消費熱情高漲。供應 711、羅森、美宜佳的制造商 " 冰力達 ",冰杯年銷量一度從 2022 年之前的 100 萬到 200 萬杯爆漲至 2023 年的 5000 萬杯。
歸根到底,冰塊再怎么珍貴,再怎么 " 夏日必備 ",也終究是水做的,憑啥凍上了就身價倍漲?
商業制冰工藝是主要原因。
有媒體向山姆詢問農夫山泉食用冰的定價問題,山姆客服中心的答復是," 該冰塊制作工藝技術特殊,采用 24 至 32 小時超低速緩慢凍結工藝。相較普通流水制冰工藝,該冰塊在相同環境下融化速度可降低 20%。"
對于大部分市面上售賣的冰杯、食用冰袋也一樣,商業制冰工藝能保證冰融化更慢,不是簡單地放進冰箱 " 凍一下 "。
和礦泉水相比,冰塊的制作和冷鏈運輸成本也更高。
對于便利店里的冰杯,包材、倉儲、運輸占總成本的五成以上。《經濟觀察報》寫道,和普通塑料瓶不一樣,冷凍環境要求的杯子必須使用抗凍材質,韌性和彈性需滿足長期冷凍不變脆。而生產球形的 " 老冰 ",制作時間更長,成本也會更高一些。
「新消費」的意思是啥消費品都可以重新再做一遍,冰塊也可以賣出更高境界。
比如國外一家剛成立兩年的北極冰公司 ( Arctic Ice ) ,它從格陵蘭島漂浮冰山上采集冰塊裝入冷藏集裝箱,抵達迪拜后,北極冰公司的工人會把冰塊雕刻成球形,然后裝進三角形的禮品盒里,禮品盒里還配有一把小鉗子,六塊冰塊的包裝盒售價 100 美元。
當然打工人也有自己的 " 集冰 " 方式:" 下次可以把瑞幸喝剩下的冰都攢起來凍上,要用的時候拿一塊。"
編輯|橘總
作者|肘子
設計|胖兔
封面圖源|小紅書 @晨曦蹦跶噠
參考資料:
1. 北京商報《" 冰杯刺客 " 出沒:比普通飲料還貴,實為透明塑料杯里裝上冰塊》,2024.07
2. 經濟觀察報《賣冰大火,農夫山泉們的 " 搭子 " 生意》,2025.06
3.Foodaily《都是凍一下,日韓的冰杯憑啥每年能賣出幾十億?》,20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