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見 pro
娃哈哈家產 " 爭奪戰 " 仍在發酵。
7 月 17 日,杭州市上城區財政局作為娃哈哈集團第一大股東,表示已就宗慶后遺產相關紛爭 " 成立專班,介入處理 "。
7 月 18 日,多家自媒體稱 " 浙江省五部門聯合掀起審計風暴,追溯娃哈哈 20 年資金流向 "。但《經濟參考報》隨后辟謠此為假消息。
真假紛擾之外,娃哈哈的 " 空心化 " 結構或成為謠言滋生、國資焦慮的核心。據悉,2025 年初,宗馥莉曾試圖將估值 800 億的 " 娃哈哈 " 商標轉移至其控股的杭州娃哈哈食品公司,遭國資緊急叫停。
時間再往前推,2022 年,國資參股的娃哈哈集團凈利潤僅有 1871 萬元,而整個 " 娃哈哈系 " 總利潤高達 47.67 億元。國資持股對應資產占比僅剩 7.2%,利潤分成不足 0.18%,改制時 2.6 億元股權款未入國庫被娃哈哈 " 借用 " 的歷史舊賬未解 ......
基于現有矛盾和發展邏輯,「高見 Pro」對娃哈哈遺產 " 爭奪戰 " 的終局進行了三大推演。
設想一:國資實現絕對控股
目前,國資持有 46% 股權,若收回職工持股會中 5% 代持股份(原屬政府轉讓),持股將達 51%,實現絕對控股。此外,若國資與職工持股會結盟,合計持股超 70%,可強行罷免管理層。
基于國資實現絕對控股的假設,這起事件走向或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審計深挖與責任界定
在未來 3-6 個月內,國資審計核心目標,即徹查體外公司利潤轉移鏈條。
具體表現為,聚焦宏勝集團與娃哈哈集團的關聯交易,如桶裝水低價內部采購再高價外銷的價差模式,以及商標轉移等操作。若證實存在系統性利益輸送,宗馥莉及管理層可能面臨民事追償甚至刑事責任。
這一階段的國資訴求或有三:追索分紅,重估股權價值,接管體外資產。
具體來說,有可能會發生國資要求補繳近三年未分配利潤的情況。如果按每股 0.8 元測算,國資應得約 2 億元 / 年;當前 46% 股權賬面僅 2.42 億,審計后或啟動資產重估;對由管理層控制的上百家 " 干部股 " 公司主張權益。
家族內斗僵局也或迎解。18 億美元資產凍結的香港信托訴訟與杭州股權繼承訴訟同步進行,若審計證實遺產來源涉及挪用集團資金,即便鑒定結果為血緣關系,其訴求也可能被駁回。
第二階段:股權重構與控制權爭奪
在未來 6-12 個月,國資或以審計結果為籌碼,推動以下三種路徑之一:
要求宏勝系等公司納入集團并表管理,強制整合體外資產,終結 " 空殼化 " 運營;引入戰略投資者,出售部分國資股權,換取資本力量制衡宗家;若國資與職工持股會結盟,可罷免現任管理層。
這一階段,宗馥莉的博弈劣勢在于,其核心籌碼宏勝集團的控制權可能因關聯交易違規被削弱,且 " 娃小宗 " 等新商標無法替代原品牌價值。
而杜建英的局面也不樂觀。有報道稱三捷系已被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 3005 萬,或無力支付國有股收購款。這意味著杜建英或面臨出局。
第三階段:企業治理重構與品牌修復
如國資掌握話事權,有望在未來 1-2 年進行娃哈哈集團治理模式的變革。比如終結 " 強人治企 ",建立國資派駐董事、獨立審計委員會等制衡機制,以及清理職工持股會歷史遺留問題等。
娃哈哈作為民族品牌存續的前提,將取決于能否切割歷史沉疴。若審計后仍縱容利益輸送,品牌價值或將徹底崩塌。宗家或面臨分崩離析,宗馥莉可能失去宏勝系控制權,更難獲法律支持。
這一推演下的終局場景或為,國資控股主導 + 職業經理人運營。宗馥莉保留少數股權,國資引入專業管理團隊,娃哈哈成為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樣本。
設想二:宗馥莉穩坐第一把交椅
假如宗馥莉在這場 " 爭奪戰 " 占上風,需同時滿足法律、治理、經營、政治等多維度條件,并須在掌握話事權后采取一系列關鍵動作以穩固控制權。
宗馥莉 " 制勝 " 的前提條件有三:
在法律層面,須徹底化解遺產訴訟風險。駁回非婚生子女的股權主張,在杭州中院訴訟中證明 29.4% 股權繼承合法。同時合法合理切斷杜建英關聯控制。
在國資關系方面,須重建信任與合作框架。比如承諾保持核心資產在集團體系內,終止 " 去娃哈哈化 " 嫌疑。同時,對宏勝代工價差等關聯交易提供合理性證明。
在娃哈哈集團內部,須平息老員工和職工持股會矛盾。比如優化績效分紅機制,回購部分職工股等,避免老員工和職工持股會倒向其它陣營。
即便宗馥莉 " 獲勝 ",還有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股權與治理重置方面,引入制衡,加固控制權。比如允許國資派駐董事進入審計委員會,對重大資產變動享否決權;再比如共同設立 " 品牌保護基金 ",國資參股但不干預運營;或將非婚生子女可能繼承的股權置入不可撤銷信托,僅保留收益權,等等。
在品牌與組織修復方面,公開審計報告關鍵結論,承認 " 治理缺陷 "(如有)但強調已整改,強化 " 守護民族品牌 " 人設,等等。
總體來說,宗馥莉的博弈空間在于,通過宏勝集團掌握實體命脈。若國資強行接管,可能面臨產能斷鏈風險。另外,宗馥莉持有的宗慶后 2020 年遺囑,主張 29.4% 股權及信托資產獨家繼承權,為其豎起法律屏障。
對于宗馥莉來說,終極考驗或在于平衡的藝術:對國資讓渡監督權而非控制權,對員工承諾公平而非平均,對市場坦誠歷史而非回避問題。
設想三:杜建英 " 陣營 " 成為爭產贏家
如果杜建英 " 陣營 "" 獲勝 ",其路徑設計需兼顧法律、資本與經營三重維度。
首先,在法律層面須確立繼承權與信托有效性。
這需要杭州中院完成 DNA 鑒定,證明與宗慶后的血緣關系,并援引《民法典》主張平等繼承權。同時質疑宗馥莉持有的 2020 年遺囑,主張其 " 遺漏繼承人 ",推動法定繼承優先于遺囑繼承。還需要在香港法院證實 21 億美元信托的受益權歸屬,阻止宗馥莉轉移資產。
其次,在股權控制方面,杜建英需以三捷集團為主體收購杭州國資 46% 股權,化解 " 國有資產流失 " 輿論壓力。同時通過提高分紅比例或現金回購,防止 24.6% 職工股倒向宗馥莉。
若子女繼承 29.4% 股權,并承接職工持股會 5% 代持股份,疊加現有沈陽榮泰食品等體外資產,杜建英也有希望接手國資股份,實現絕對控股。
如果杜建英方 " 獲勝 ",娃哈哈董事會或將面臨洗牌。比如或罷免宗馥莉系董事,委任長子宗繼昌進入核心管理層,保留 1-2 名國資派駐董事以示制衡,等等。
在經營體系重建方面,杜建英將面臨產能恢復、渠道重整、品牌去宏勝化等挑戰。在輿論與合規善后上,或將再打民族品牌牌,以及剝離涉嫌利益輸送的離岸公司(如 Evergreat Enterprise)。
當然,杜建英也面臨法律反噬風險。一旦 DNA 鑒定失敗或信托證據不足,家產爭奪夢勢必破碎。娃哈哈華北市場份額大跌,經銷商信任脆弱,即便其上位,也將面臨渠道崩盤危機。而 " 非婚生子女美國籍 " 背景或致政治合規壓力和消費者信任危機。
如勝出,杜建英需證明自己不僅是 " 爭產贏家 ",更是娃哈哈 " 守業者 "。否則將面臨國資清算、渠道潰散與品牌價值坍塌的危機。
娃哈哈家產爭奪大戰,國資的介入也暴露出 " 窮廟富和尚 " 的治理頑疾。當紛擾愈演愈烈,法律與行政力量成為重建平衡的重要工具。
重點是,國資介入或不僅為娃哈哈止戰,為國資止損,更可能為格力、萬科等類似企業提供治理范式。 最終勝負已非單純爭家產,而是中國市場經濟規則成熟度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