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熱點問答(第 292 期)
網通社汽車研究院院長 何侖
車圈里有不少懸案,比如 2023 年問界 M7 高速事故致死案,今年 1 月小鵬 P7 地下車庫起火案,恒大汽車造車 " 空殼 " 案,多地電動車項目 " 騙補 " 案,同款車型中國碰撞測試得分遠高于在歐洲的問題,某些品牌的 " 碰撞特供車 " 問題,威馬汽車破產后的用戶維權與資金去向案,還有日前熱炒的比亞迪 " 高壓油箱 " 案等等。最近,一篇題為《清華歐陽明高院士的有組織學術不端和學術造假》的貼文在圈內傳播,引發了很大爭議。
這篇貼文談的是另一樁懸案,就是電車、油車誰的自燃率更高。就其對行業的影響范圍和深度來看,這一案例的影響力遠超前述懸案,堪稱目前中國車圈第一懸案。此案始于 2024 年 3 月 16 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分析了一系列官方數據后得出結論:燃油車自燃率高于新能源汽車(電車)。
一年多來,這場爭議時常被人提起,但作為當事人的歐陽明高,卻始終沒有對被質疑的數據錯位、概念混淆問題作出直接明確的回應,也沒有哪個專家站出來為歐陽明高的結論提供佐證,而有關部門也停止更新相關數據。于是,這一爭議成了懸案。
但歐陽明高 "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的結論卻不斷被利益相關者拿出來作為無需自證的 " 公論 ",深深地影響了中國電車發展戰略的觀念、政策、節奏和部署,更對車企的研發和產品戰略、產品的安全和質量,以及消費者乃至保險公司的利益產生了重大影響。
事到如今,隨著電池安全問題泛濫成災,有關部門、負責任的車企、消費者、保險公司都已經忍無可忍了。"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的爭議,是不是也該有個科學、合理、令人信服的結論了?
何侖:這事說起來有點扯。兩周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3 倍!新能源車自燃那么多,眼睛 " 惹的禍 "?權威機構給出數據了》,當時沒來得及打開看,馬上轉發到了網通社汽車研究院的微信群里,還問了句:有新數據啦?當時就是你回答說,沒有。后來,打開那篇文章一看,新數據是有,但根本就查不到出處,也沒見主流媒體對這樣重大的新聞有任何相關報道。所以,10 天前,我在《買電車到底該信誰?》的問答里才敢說,官方自去年 2 季度以來停止更新車輛火災數據。
碰巧的是,幾天后就在群里看到了《清華歐陽明高院士的有組織學術不端和學術造假》這篇貼文,心想現在依然關心這樁懸案的人不止我一個。于是,我就把這篇貼文轉到了一個專家微信群里面。
結果,先后有 5 位專家先后在群里發帖,分別表達了這樣幾個意思:
一是其中一位專家表示,歐陽明高的結論沒錯,電車著火概率并不大,但現在還不能完全控制和有效方法救援。
盡管我認為歐陽明高的結論起碼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三大疑點迄今為止一個也沒有搞清楚,但這位專家沒有進一步解釋他的看法,以前也沒有對這個問題做過論證,所以,我也沒有在群里做回復。
二是有專家認為,就事論事爭議和討論都很正常,但 " 對這種上綱上線大字報式的攻擊性網絡帖文,這么轉發也是不合適的 "。
對此,我的回復是:" 撇開貼文的攻擊性不談,里面重點強調的數據問題是實實在在的,與上綱上線無關。其實,對這位院士涉嫌數據造假的質疑已經一年多了。就事論事,當事人出來把數據問題解釋清楚了,才是正常的邏輯。但為什么不呢?不僅如此,相關數據還停止更新了,不該質疑嗎?我希望這個群里有人能把數據問題說清楚,給行業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
三是說,需要權威的數據,可以去向政府權威部門申請數據公開。這個群里專家可以討論爭議,誰有權威能給出令人信服的數據?
我的回復是,沒人懷疑那位院士引用的具體數據就是權威數據,人們質疑的是他把這些具體數據做了不恰當的編輯計算,得出了可疑的結論,而且是對行業意義重大的結論。我曾在好幾篇文章中都說到過這種質疑,但沒啥用,因為個人影響力不夠,所以轉發此文,希望引起各位的重視,大家一起努力,解決數據問題,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參見《車圈大面積潰瘍,誰的錯?》、《車市癲狂,誰買單?》、《電車的自燃與自殘》、《電車二次大躍進到了盡頭?》、《" 油電同權 " 為何難產?》、《三重利好,燃油車重整山河?》、《車圈第一大歪風邪氣:要速度,不要命》)。
何侖:這個問題應該去問有關部門。
當然,前面有專家說," 可以去向政府權威部門申請數據公開 ",也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我想以另一種方式,也就是通過現在這種媒體問答的方式,公開呼吁有關部門,盡快恢復原有的 " 各類交通工具火災 " 統計數據,而且要盡可能細分、完整、對稱。
因為這太重要了。政府決策部門需要這些數據來制定相關政策、汽車發展戰略的布局和節奏,車企需要參考這些數據來制定產品研發標準、安排產品線,消費者需要這些數據來選擇買什么車,保險公司要依據這些數據來給電車、油車的保費定價。
從實際情況看,今年以來,針對電車安全問題的各種措施緊鑼密鼓,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工信部《2025 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交通部辦公廳、發改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的《2025 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的《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等。
這說明,電車起火問題已經相當嚴重,而相關的管理已經相對滯后。"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的結論、停止更新相關數據的做法在其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網通社:您說 "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因為缺乏相關的權威數據,所以目前難以搞清楚。但您本人卻明顯傾向于 " 電車自燃率高于油車 ",這是為什么?
何侖:憑常識和邏輯。
首先,前面說的那個專家群里有人說,國家領導人乘坐的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應該能說明一些問題。這話沒錯。所以,那些認為 "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的專家們為國家安全起見,應該強烈建議領導人放棄乘坐自燃率高的油車,改乘自燃率低的電車。這才是符合邏輯的做法。可這些專家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二是前面新出臺的那些監管措施都是針對電車火災的,而不是針對油車的。正常的邏輯是,既然 " 油車自燃率高于電車 " 這個結論成立,就應該出臺一系列專門針對油車起火的政策措施,如果相反,那就說明有關部門的政策措施問題嚴重,必須立即糾正。
四是如果電車自燃率更低,保險公司就應該降低電車的保費,提高油車的保費,而不是相反。據此,按正常的邏輯推論,保險公司電車險業務巨虧的說法,內部數據中關于電車出險后涉及火災賠付的占比更高的說法,都是居心不良的胡說八道。
當你了解、理解了這些常識和邏輯之后,即便沒有數據,也能作出比較靠譜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