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達財經,作者 | 孟帥,編輯 | 深海
曾經的 " 高端零食第一股 ",或即將迎來 " 易主 " 時刻。
7 月 10 日,良品鋪子拋出了一份關于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停牌公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公告發布之前,良品鋪子的股價已于當天漲停。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自良品鋪子創立以來,創始人楊紅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執掌著公司董事長的大印。但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良品鋪子已兩度更換董事長人選。
2023 年 11 月,良品鋪子董事長這一重任,先是交到了另一位創始人楊銀芬的手中。到了今年 3 月,程虹成為了新的接棒者。一個月后,楊紅春又重新擔任起公司總經理一職。
然而,在頻繁 " 換帥 " 的背后,良品鋪子的業績困局并未得到有效改善。2023 年、2024 年,公司營收連續兩年下挫,其歸母凈利潤則在下滑后直接轉為虧損。僅去年一年時間,良品鋪子合計凈關閉 589 家。
進入今年第一季度,良品鋪子業績依舊沒有好轉的跡象。曾經市值超 300 億的零食巨頭,如今市值已縮水至不到 60 億元。而高層推動的改革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或許進一步加速了良品鋪子此番籌劃控制權變更的進程。
" 高端零食第一股 ",或將 " 易主 "
7 月 10 日晚,良品鋪子對外發布《關于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停牌公告》。公告顯示,因公司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良品鋪子稱,鑒于該事項正在洽談中,尚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有關規定,經公司向上交所申請,公司股票自 7 月 11 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 2 個交易日。
良品鋪子表示,公司將根據上述事項進展情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待上述事項確定后,公司將及時發布相關公告并申請公司股票復牌。
不過,雷達財經注意到,在此次發布的公告中,良品鋪子并未透露其未來 " 新主人 " 的具體信息。
據良品鋪子此前發布的年報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實際控制人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
截至去年末,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持有良品鋪子 35.23% 的股份,其一致行動人寧波良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 2.99%。
天眼查顯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以及寧波漢旭藝園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寧波漢意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 有限合伙 ) 的合伙人。
另據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潘繼紅在良品鋪子的控股比例分別為 23.48%、8.95%、4.51%、2.5%。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良品鋪子籌劃控制權變更的公告于 7 月 10 日盤后發布,但當天開盤不到半小時,良品鋪子的股價便觸及漲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 13.71 元 / 股,較前一個交易日上漲 10.03%。
就在前述公告發布后不久,良品鋪子再度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收到了一份監管工作函。而這則監管工作函的發出,正是因為良品鋪子在重大事項披露前出現了股價漲停的情況。
據悉,此次監管工作函涉及的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般股東、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以及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
目前,良品鋪子的最新市值為 54.98 億元,但相較此前一度超過 300 億元的高光時刻,其市值已縮水 260 多億元。
創業約二十載,近來頻頻 " 換帥 "
作為昔日的 " 高端零食第一股 ",良品鋪子近段時間以來高層變動頗為頻繁。雷達財經梳理發現,自 2023 年 11 月以來,公司已兩度更換董事長人選。
公開資料顯示,楊紅春、楊銀芬、張國強都是良品鋪子的創始人。在一同創業之前,楊紅春和楊銀芬都曾在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有過多年的工作經歷。
2005 年,科龍被海信收購后,楊紅春選擇放棄優渥的薪資和待遇,毅然投身創業大潮,隨后他力邀楊銀芬、張國強等伙伴一同加入,共同開啟了良品鋪子的創業征程。很長一段時間里,楊紅春一直執掌著良品鋪子董事長的大印。
然而,近年來公司業績面臨挑戰,發展遭遇瓶頸。在此背景下,良品鋪子試圖通過 " 換帥 " 為公司注入新的發展活力。2023 年 11 月,楊紅春將良品鋪子董事長、總經理的重任交到了好兄弟楊銀芬手中。
彼時,新官上任的楊銀芬在全員信中滿懷感激地表達了楊紅春對自己的信任," 老實講,在這個社會上,沒有人能將幾十億的身家托付給我,讓我全盤管理。我的內心,一直在要求自己,任何情況下,不能辜負這種超越兄弟情誼的信任!"
不過,楊銀芬接下的可不是什么輕松的差事,他坦言," 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為了帶領公司走出困境,楊銀芬圍繞 " 強化業務創新,全面提升經營效率 " 這一核心主題,果斷啟動了新一輪改革。
為此,他還不惜對良品鋪子 " 自砍一刀 ",實施了公司成立 17 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降價行動:300 款產品平均降價 22%,最高降幅 45%,主要集中在成本優化但不影響品質以及復購率高的零食上。
楊銀芬上任后,良品鋪子積極尋求變革,堅持產品差異化定位,對全品類產品啟動了 " 減法 " 升級,并開展精益管理措施,以求不斷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但反映在公司業績上,楊銀芬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收效甚微。
最終,楊銀芬 " 下課 "。在上任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過后,楊銀芬于今年 3 月請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楊銀芬從良品鋪子獲得的稅前報酬高達 209.9 萬元。對于此次人事調整,良品鋪子向媒體表示,該人事變動由董事會選舉決定,目的在于尋求更專業化的治理。
而接棒楊銀芬董事長這一職位的人選,則是此前在公司擔任董事的程虹,他還將暫時代行總經理職責。直到今年 4 月,身為公司創始人的楊紅春又重新接下公司總經理的重任。
據悉,程虹出生于 1963 年 3 月,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曾在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獨立董事,還曾兼任武漢光谷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據良品鋪子方面介紹,2024 年 1 月,程虹擔任良品鋪子戰略與發展委員會召集人期間,深入經營一線,完成對良品鋪子供應鏈體系門店終端模型、服務質量、經營模式轉型策略、品質價值觀的經營策略等方面系統研究和評估,在公司經營中得到了持續地應用。
頻換高層,難解業績困局
事實上,在高層頻繁人事調整的背后,良品鋪子的業績已在低谷中徘徊許久。
財報顯示,在 2022 年創下 94.4 億元的營收新高后,良品鋪子的營收便如坐上了滑梯一般持續下滑。2023 年、2024 年,公司營收同比分別下降 14.76%、11.02%,一路跌至 71.59 億元,這一數字甚至還不及公司 2019 年的營收規模。
深入剖析良品鋪子去年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系受市場及平臺流量影響,產品價格下降及門店數量減少。同時,公司在門店渠道對部分產品實施降價等策略。雖然這一策略調整促使門店客單數穩步提升,但對銷售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雷達財經了解到,去年,良品鋪子的直營門店數從上一年的 1256 家降至 1033 家,加盟門店數從上一年的 2037 家降至 1671 家,同比分別凈減少 223 家、366 家。這意味著短短一年時間,良品鋪子的門店數合計凈減少 589 家。
而良品鋪子的歸母凈利潤表現,則更令人擔憂。這一指標先是從 2022 年的 3.35 億元下降 46.26% 至 2023 年的 1.8 億元。到了 2024 年,該指標更是進一步惡化,直接由盈轉虧,錄得 0.46 億元的虧損。
與此同時,良品鋪子的毛利率指標也面臨挑戰。去年,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同比減少 1.82 個百分點。分產品來看,堅果炒貨、果干果脯、肉類零食、素食山珍、糖果糕點幾大板塊的毛利率無一幸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于去年并不盡如人意的盈利表現,良品鋪子解釋稱,主要系公司在門店渠道對部分產品實施降價策略,并通過供應鏈提效、精益生產改善、經營成本優化等方式提升經營效率。
2024 年,公司正處于經營策略調整階段,降價對毛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因毛利率等變動,公司部分門店資產減值及存貨跌價準備增加,以上均帶來了凈利潤的下降,隨著公司對供應鏈及各項業務的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措施的穩步推進,預計調整效果將逐步釋放。
除前述原因外,良品鋪子提前終止了 2023 年員工持股計劃,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公司對取消所授予的權益性工具在取消日做加速行權處理,將原來在剩余等待期內應確認的金額立即計入當期損益。
同時,受業務規模下降及各地政府政策實施節奏的影響,公司去年收到的政府補助同比下降較多。此外,2023 年公司取得股權投資收益 6000 萬元,而去年無上述股權投資收益。
進入 2025 年,良品鋪子的業績仍舊沒有好轉的跡象。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再度下跌 29.34% 至 17.32 億元。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依舊身陷虧損泥沼,且一個季度 0.36 億元的虧損便已逼近去年一整年 0.46 億元的虧損規模。
對此,良品鋪子解釋稱,一季度公司整體營收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縮,疊加消費分層等因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同比下降。
有分析認為,楊紅春、楊銀芬、程虹輪番上陣,其核心目的之一正是為了挽回公司頹軟的業績。但高層經歷頻繁的變動后,良品鋪子的一系列改革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業績也沒能得到有效的提振。此番籌劃控制權變更一事,或是良品鋪子管理層失去發展信心后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