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果刺客 " 今夏不割了,最新鮮的水果怎么送才物美價廉?
隨著國產替代化的加速,荔枝、櫻桃等曾經的 " 水果刺客 " 因供應過剩、物流成本下降等因素價格跳水,西瓜、蜜桃等日常水果回歸親民價位,消費者的網購熱情徹底被點燃,紛紛下單期待足不出戶就能 " 嘗鮮 "。
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2025 年第 26 周(6 月 23-29 日)全國 6 種重點水果批發均價為 7.35 元 / 公斤,環比下降 2.5%,其中西瓜、葡萄、香蕉跌幅顯著,西瓜跌 6.3%,巨峰葡萄跌 5.3%,香蕉跌 3.4%。第 27 周(6 月 30 日 -7 月 6 日)價格雖小幅回升至 7.39 元 / 公斤(環比漲 0.5%),但同比漲幅收窄至 3.9%。
然而,一個現實問題浮出水面:如何確保水果 " 枝頭到舌尖 " 的新鮮度?畢竟再新鮮的水果爛了都是一個味。
在這場線上水果狂歡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三大巨頭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以多多買菜為代表的社區團購,以京東、順豐為首的冷鏈巨頭,以及物流網絡為基礎的 " 三通一達 "。
在這場線上水果消費熱潮中,這三者模式上的差異不僅決定了消費者的 " 水果自由 ",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生鮮這個萬億即時零售賽道,誰更具話語權。
01
社區團購價格下沉了,服務沒跟上
自美團優選于 6 月 23 日在全國多地宣布關停后,一線城市的 " 水果自由 " 都是本地倉給的,在更偏遠的小城鎮想吃到新鮮水果,還得看多多買菜的。
目前多多買菜以 " 預售 + 集采 + 次日達 " 模式在三四線下沉市場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其核心優勢在于極致壓縮中間環節,即從產地或大倉直供社區,低價策略直擊價格敏感型用戶。
家住農村的木木表示:" 我家老宅在純正的村里,去鎮上騎摩托車都要 10 分鐘,京東快遞都無法保證次日達,但多多買菜只要晚上 11 點前下單,第二天就能提貨。"
這種覆蓋廣度,讓它成為下沉市場線上購果的核心選擇。對于價格敏感型用戶而言,能用市場價的一半買到一盒櫻桃,這種誘惑實在難以抗拒。同時,多多買菜 " 壞了退 " 的便捷售后政策,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極大的售后保障。
然而,極致的低價必然伴隨著某些環節的犧牲,首當其沖的便是品質。
黃雨莎發現社區團購的品控一直不穩定," 有一次買 2-3 斤的紫甘藍給了多半斤,但是最近一次買荔枝也被坑了,10 元 2 斤的荔枝缺斤少兩不說,大部分都有霉點,像是專門撿菜市場旁邊沒人要的垃圾爛果。"
此外,社區團購還被曝收到的商品與宣傳圖片存在顯著差異。此前有網友吐槽道:" 商品詳情明明寫的是紅寶石甜桃,送到手跟紅和甜談不上半毛錢關系,找客服理論說以實物為準,如果有壞果可以賠付,真是把自己氣笑了。"
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買到的并非穩定的品質,而是一場 " 品質賭局 " 的入場券,賭贏了血賺,賭輸了就退錢。
社區團購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服務的 " 不確定性 " 來換取價格的 " 確定性 "。它深刻洞察了下沉市場用戶對價格的核心需求。然而,當消費者最初被低價吸引,逐漸對品質產生要求時,這種模式的短板就會凸顯出來。若長此以往不加改進,可能讓用戶對平臺生鮮產品 " 便宜沒好貨 " 的刻板印象越來越深。
02
運輸損耗率低至 0.1%,京東順豐 " 貴即正義 "?
在生鮮物流領域,順豐冷運與京東冷鏈憑借 " 全鏈路溫控 "" 零破損交付 " 的標簽,一直是各大水果店和消費者網購的首選。
京東冷鏈依托智能監控系統,宣稱運輸損耗率可控制在 0.1% 以下;順豐則通過 " 倉儲—運輸—配送 " 全鏈路服務,累計運送 630 萬噸特色農產品,二者共同塑造了 " 選我們就是選時效與品質 " 的認知。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 年冷鏈物流十大品牌排行榜》顯示,順豐冷鏈與京東冷鏈占據了冷鏈發貨的首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它們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標準,是消費者與商家在追求品質時,首先想到的 " 金字招牌 "。
2025 年 6 月京東物流還開啟了 " 大連——北京大興 " 櫻桃全貨機專線,新鮮櫻桃運抵北京后,將第一時間分撥至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核心城市,實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最快次晨或次日送達,拼的就是速度。
盡管京東物流在生鮮運輸領域投入顯著,但其服務承諾與部分用戶的實際體驗還是有不小的距離。此前京東快遞視頻號直播賣水果時,背景橫幅上赫然寫著 " 發櫻桃,找京東快遞 ",但從一些消費者反饋來看,效果不甚理想。
肖越在京東上買了櫻桃從山東煙臺寄到云南保山來,選擇生鮮特快并支付 60 元費用,快遞員卻錯誤改成了普通文件類的標快還不退差價,且在未通知本人的情況下,包裹還遭遇快遞公司多次無故退件,導致運輸時效大幅延誤。
最終,櫻桃全部軟化發霉,完全失去食用價值。盡管保價為 500 元,櫻桃實際價值 400 元,加上 60 元快遞費,合計損失 460 元,但京東物流僅同意賠付 50 元,與實際損失相差懸殊。
還有廣東的譚宏反映,他通過京東冷鏈快遞將剛采摘的荔枝寄給父母,盡管又是冰袋又是泡沫保鮮,但打開包裝時明顯感到內部熱氣聚集,荔枝已因高溫悶捂出酸味,問客服回應稱個人寄件是沒有冷鏈的。向平臺申訴后,對方僅承諾 " 會有人處理 ",然而后續上門處理的快遞員卻稱 " 這個地區走的都是普通車,他們也沒辦法 "。
另一邊順豐為保障 2025 年水果寄旺季,進一步升級物流體系:以鄂州航空樞紐為核心構建 " 國內干線網 + 國際輻射網 + 地面銜接網 " 立體運輸網絡,設置多個獨立自動化中轉場,創新使用 " 產地集貨發運 "" 大客戶串點直發 "" 港車整車直發 " 等模式,保證生鮮產品的安全與時效。
盡管同樣布局完善,但順豐的冷鏈也常常被質疑專寄跟普寄搞混,低溫冷藏運輸是 " 擺設 "。
商家吳玲表示,上個月她通過順豐特快從紹興寄往大同的新鮮楊梅,八盒楊梅裝兩個泡沫箱全都變質流水,打開更是一股酒味,向平臺問責,客服直說外包裝沒有損毀,就沒有賠付的依據,現在將近 35 度的天,一個箱子里放倆冰袋能起到什么作用?
" 自 13 日申請理賠后,長時間沒有得到解決,直至后期才有客服簡單詢問情況,但理賠拖了大半個月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經過此次事件后,吳玲對順豐冷鏈不太放心了。
不僅批量運輸存在問題,個人寄送場景同樣暴露出服務缺陷。
水果店商家楊晗從無錫寄往東北的兩箱水蜜桃,因明顯擠壓導致全部損壞。順豐官方以 " 外包裝完好 " 和 " 未超過預期送達時間 " 為由拒絕擔責,這與購買運費險時 " 壞包賠缺重包賠 " 承諾相悖。
生鮮物流的高昂成本其實是行業普遍痛點,由于需全程冷鏈支持,其單程運輸成本已達普通快遞的 3-5 倍,這直接催生了商家的退貨限制策略。
當生鮮商品出現損毀時,商家通常會拒絕承擔退回運費,給用戶賠付紅包或是再寄一箱,核心原因在于返程的冷鏈費用不能享受規模效益減免,本就微薄的利潤空間只會 " 雪上加霜 "。
當京東、順豐這兩大行業 " 雙雄 " 都頻頻暴雷,高端冷鏈市場的信任基石已然動搖,其他的物流就更不用提。品牌溢價與高昂運費帶來的 " 全程溫控 " 和 " 安心送達 ",本應是 " 好運 " 而非 " 賭好運 ",而非問題就 " 踢皮球 " 或讓消費者 " 自認倒霉 "。
冷鏈服務的本質,不應是一場概率游戲。
03
不是京東順豐買不起,三通一達更有性價比
在探討今年的 " 水果自由 " 時,我們無法繞開一個龐大而又有些 " 面目模糊 " 的群體——以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為代表的 " 通達系 " 快遞公司。它們不像多多買菜那樣直接面對消費者,也不像美團京東那樣自帶高品質光環,但它們卻是這場水果流通革命中,不可或缺的 " 運輸主力軍 "。
三通一達 " 在生鮮,尤其是水果運輸領域的最大優勢在于其廣度和成本。這是它們最核心也是最難以被復制的特點。如果說順豐和京東的物流網絡是連接各大城市主動脈的 " 高速公路 " 和 " 高鐵 ",那么 " 三通一達 " 的網絡就是遍布全國的 " 省道、縣道、鄉間小路 ",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深入肌理的 " 毛細血管 "。
三通一達網點可以去往鄉、鎮,甚至村一級。這意味著,當廣西的荔枝、山東的櫻桃、陜西的獼猴桃成熟時,快遞員可以直接在產地設點收貨,第一時間將水果從枝頭攬入物流體系。這種 " 產地直發 " 的能力,從源頭上極大地縮短了水果的運輸。
以韻達為代表的 " 三通一達 " 企業,在生鮮物流領域探索出一套成本優先的優化路徑。以廣西南寧西鄉塘高新網點為例,該韻達網點針對西瓜等易損農產品采取了系列流程優化措施:通過 " 客戶倉庫直打包裝車后直發南寧分撥中心 " 的模式省去網點中轉環節,減少損失可能發生的流程。
在打包環節,韻達方面主動給客戶提供了專業的包裝建議,并為客戶特別優化定制西瓜專用的材料。此外,韻達特別為水果專門開辟了水果快件卸貨口,網點卸車,伸縮機直接就能伸到車廂內部。
上述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攬收時效,更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轉搬運,以此降低破損率。目前該模式已從西瓜拓展至圣女果、貝貝南瓜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多數合作客戶持續續約。韻達的實踐折射出 " 三通一達 " 的共同生存邏輯,即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過流程優化滿足基礎的生鮮運輸需求。
" 三通一達 " 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深度下沉的物流網絡,可觸達全國四五線城市、縣城乃至農村地區,成為下沉市場消費者網購水果的主要甚至唯一選擇。依托陸路運輸為主的模式,其成本遠低于順豐等采用航空運力的企業,這使得 "20 斤荔枝包郵 60 元 " 等低價生鮮快遞成為可能。
作為伴隨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崛起的物流基礎設施," 三通一達 " 已成為千萬水果商家的第一選擇,無需自建物流即可將產品銷往全國,提供 " 觸手可及的性價比 " 服務。" 便宜、覆蓋廣 " 的標簽,精準匹配了單價不高、重量較大的大眾水果運輸需求。
然而,在專業冷鏈物流領域," 三通一達 " 存在明顯短板。
其提供的絕大多數生鮮寄遞服務,仍依賴 " 泡沫箱 + 冰袋 " 的被動式物理降溫,而主動制冷的冷鏈車。這種模式保鮮效果有限,特別是在夏季長途運輸中,冰袋融化后泡沫箱易淪為 " 燜燒罐 ",導致水果變質風險劇增。
盡管各家均嘗試推出冷鏈服務,但要實現順豐式的網絡化冷鏈車、冷庫及中轉場覆蓋,需巨額重資產投入,這與其低成本運營的商業模式存在根本沖突。對于他們而言,全面冷鏈化意味著徹底改變盈利模型,這在當前競爭格局下難以實現。
隨著市場對生鮮品質要求提升," 泡沫箱 + 冰袋 " 的簡易模式勢必要面臨轉型,如何在成本控制與保鮮能力間找到新平衡點,如探索區域化冷鏈網絡、與專業冷鏈企業合作等輕資產模式,將是 " 通達系 " 在生鮮物流未來發展的核心課題。
不過對于消費者來說,下單第二天就能吃到新鮮的嶺南荔枝、新疆杏干、龍泉蜜桃,誰能滿足這個 " 小小的愿望 ",自然就選誰了。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