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汽車市場已經再無大小月之說,每個月甚至每周都有幾款新車 / 煥新車型上市,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可見一斑。
并且,這些國產車不僅價格越打越低,配置也越打越高,現在一臺 18 萬以上的車,不配上 CDC 減震 + 空氣懸架,你都不好意思開發布會。
這背后,其實是空懸系統產品迅速國產化帶來的效果——隨著中國車企的內卷,一批國產零件 Tier 1 也走上了歷史舞臺。
正如極客公園最近采訪的京西智行,這家主打電子穩定桿和磁流變減震器的公司,正在快速補齊能力,希望乘上這股國產新能源車的風頭。
讓部分越野車先「活潑」起來
小米 SU7 發布之后,給雷軍直播捧場的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還和雷軍舉行了一個換車儀式,用一臺坦克 700 換了一臺小米 SU7。
不過,稍微算一下賬,你就會發現「保定車神」虧了,因為 SU7 不過是 20 萬級別,為坦克 700 最低配都要 40 萬起跳。畢竟,做為國產越野車的絕對代表,長城的坦克系列一直在銷量和功能上碾壓友商。
長城最新的坦克 700 Hi4-T 車型,還奪得了「十佳底盤」的殊榮。
不過,如果你仔細看這款車型的底盤,會發現除了空氣懸架之外,在常見的穩定桿處,長城玩了個花活,他們使用了「電子可斷開式穩定桿」,能讓「車輪反跳行程增加 60mm」。
而這款車型使用的電子可斷開式穩定桿產品,正來自京西智行公司,前者也是公司主推的產品之一。京西智行全球工程副總裁、懸架產品 CTO 陳偉剛博士告訴極客公園,這款產品叫做 R-SARC,是 Rotary Semi-active Road Control,字面意思是「可扭轉的半自動的側傾控制」。
傳統的穩定桿主要作用是控制車輛轉彎側傾時,保證左右輪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它看起來像是一個「門」字型的金屬桿,帶有些許扭轉能力。
傳統穩定桿,在普通城市道路和低速轉彎時,能起到穩定車子的效果,但是面對顛簸路面,或者野外越野場景,難免力不從心。
而 R-SARC,通過電磁感應,可以控制穩定桿的斷開和連接,在普通路面保持連接,控制側傾;而在越野場景,例如車輛在坑中脫困,就可以斷開穩定桿,讓左右輪產生高低差,各自行動,完成脫困。
R-SARC 的連接和斷開狀態,既可以通過車輛 ECU 信號來判斷,也可以由駕駛員一鍵控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尤其適合越野人群。
在國內「方盒子」越野車越來越多的當下,R-SARC 的用武之地也大大增加,換句話說,發展空間非常大。
高端彎道超車,國產替代崛起
乍看起來,R-SARC 提供的能力,似乎和空氣懸架類似,不過陳博士表示,空氣懸架控制的是車輛在縱向的行程,決定的是車輛底盤的高度,調節的是車輛通過性(高)和操控(低)。
不過,如果硬要說有關系的話,也確實有——因為京西智行的另一個殺手锏,就是磁流變減震器,一個更快的 CDC 減震系統。
如文章開頭所述,20 萬級別的國產新能源車中,CDC 減震 + 空氣懸架幾乎成為標配,其中的 CDC 減震器采用的電磁閥結構,通過控制閥門的開閉,來控制減震用的彈簧,讓它既可以舒適(軟)也可以獲得更好操控(硬)。
京西智行的磁流變減震器,采用的是和 CDC 減震器不同的原理,在達到同樣讓彈簧「軟硬兼施」的同時,前者的響應速度能達到 5 毫秒,比后者快 3 到 5 倍。
而在此前,磁流變減震器主要市場在歐美,現在京西智行計劃將核心技術和產品在國內生產,最終目標是讓這套系統價格和 CDC 減震器持平。
「成本持平,性能碾壓。」陳博士說到。
同時,主打越野的 R-SARC 產品將進一步小型化和智能化,「計劃明年推出連續可調的 R-SARC 產品」。
正如理想捧紅了國產空懸產品廠商,不斷內卷的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不斷挖掘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例如京西智行。未來,隨著中國汽車走向全球,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 Tier 1,在全球創下自己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