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佳鑫
作者 | 陳佳鑫
編輯 | 韓迅
作為光伏行業的新秀,華民股份曾在一年多時間內狂攬 200 多億元硅片訂單,被視為 " 光伏黑馬 "。如今,大額訂單不僅進展緩慢,部分還宣告終止,光伏黑馬的未來何去何從?
除業績公告外,4 月 26 日,華民股份(300345.SZ)發布的重大合同進展公告顯示,受光伏市場供需關系嚴重失衡影響,與一道新能源 2023 年簽署的 13.6 億片單晶硅片合同終止,合同預計金額高達 44 億元,但終止前履約金額僅為 2617 萬元。
在業績方面,2022 年跨界光伏并未扭轉華民股份的連續虧損局面,2024 年其歸母凈利潤虧損 2.98 億元,創歷史新高。2022 — 2024 年,華民股份歸母凈利潤連續虧損 3 年;而從扣非凈利潤來看,實際上 2017 — 2024 年華民股份已連續虧損 8 年。
4 月 28 日、30 日,時代商業研究院就合同履約進度、償債風險、退市風險等問題向華民股份發函并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應相關問題。
2024 年營收10 億元,終止 44億元訂單
2022 年 8 月,華民股份通過收購實控人旗下的鴻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下稱 " 鴻新新能源 ")切入光伏硅片領域。
彼時,鴻新新能源成立不久,尚未實際經營,卻在一年多時間內簽訂了超 200 億元訂單,客戶包括一眾光伏頭部企業,如通威、正泰新能、一道新能源。
營收增長勢頭也迅速終結。隨著光伏行業競爭及價格戰進一步加劇,2024 年,華民股份營收同比減少 12.17% 至 10.32 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額進一步放大至 2.98 億元,創歷史新高。
從最新發布的重大合同進展公告來看,當初簽訂的大額合同執行進度并不理想。其中,截至 2025 年 3 月末,華民股份與一道新能源合同簽約已超過去一年半的時間,但履行金額僅為 2617 萬元,與當初預計的 44 億元差距甚大;同期與正泰新能、通威、華晟新能源的履行金額分別為 4.03 億元、2.67 億元、2.82 億元,執行進度同樣較低。
華民股份也表示,公司與正泰新能、通威新能源及華晟新能源的長單正在積極履行中,并將努力拓寬產品和業務合作模式,推進后續的履行。但因剩余履行期尚較長,且目前光伏行業增速放緩、供需失衡等市場情況尚未消除,可能會存在合同無法如期履行、全面履行或停止履行的風險。
光伏項目采用 " 代建 - 租賃 - 回購 " 模式,資產負債率飆升至85%
在跨界光伏前,華民股份曾進行過一些跨界嘗試。
2012 年,華民股份前身 " 紅宇新材 " 登陸創業板,主營產品為耐磨材料。上市后華民股份營收整體呈下滑趨勢,凈利潤也呈下滑趨勢。
2017 年,歸母凈利潤首次虧損 5000 萬元;2018 年巨虧 2.85 億元,同年營收也下滑至 1.05 億元。
2020 年,紅宇新材更名為華民股份,收購了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計劃跨界智慧城市領域。但智慧城市業務連續虧損,始終不見起色,轉型失敗。
隨后便是 2022 年跨界光伏,但華民股份的頻繁跨界并未扭轉其虧損局面。從扣非凈利潤來看,實際上自 2017 年以來,華民股份已連續虧損 8 年。
華民股份資產負債率的增加主要與 " 長期應付款 " 大增有關。2024 年末,華民股份的長期應付款達 16.04 億元,同比增長 349.3%。華民股份的長期應付款包括應付融資租賃款、待回購資產款等。
采取該模式的項目共兩個,總投資額合計 50 億元。截至 2024 年末,兩個項目皆已完成了代建廠房土地、工藝機電及附屬配套設施的建設等,相關回購款項計入華民股份的長期應付款中。
按照約定,華民股份需在 5 年內完成項目回購,預計后續資金壓力較大。
連虧下凈資產快速減少,警惕退市風險
連續虧損下,華民股份的凈資產也在不斷下滑。2022 — 2024 年各期末,華民股份的凈資產分別為 10.01 億元、8.54 億元、5.43 億元。
根據創業板退市新規,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經審計凈資產為負,將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將終止上市。
若后續華民股份未能扭虧,預計其凈資產將進一步下降,存在凈資產下降至負數的風險,屆時將觸發退市風險警示。
增發是增加凈資產的一種手段,華民股份最近一次增發日期為 2023 年 4 月,其完成向實控人歐陽少紅的定向增發,募資總額 5.49 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凈額為 5.43 億元,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同花順 iFinD 顯示,截至 3 月 31 日,實控人歐陽少紅直接持有華民股份 22.84% 的股份,并通過湖南建湘暉鴻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 " 建湘暉鴻 ")間接持有華民股份 15.27% 的股份,但歐陽少紅質押股份占其直接持股比例達 73.48%,建湘暉鴻的質押比例更是高達 100%。可見,實控人或存在較大資金壓力。
考慮到當前光伏行業的競爭烈度及自身持續虧損的情況,華民股份完成對外增發的難度不小,而實控人也恐無力再全額承包增發資金,凈資產持續下滑的趨勢或難以扭轉,需警惕其退市風險。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 " 時代商業研究院 ",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