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 IPO 日報 精彩文章第一時間推送
近期,杭州長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長川科技 ",300604.SZ)發布上市以來最大規模再融資計劃,擬向不超過 35 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 31.32 億元。其中 21.92 億元將投入半導體設備研發項目,9.4 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緊接著,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盈利 3.60 億元至 4.20 億元,同比增長 67.54% 至 95.46%。
不過,亮眼業績的背后,是長川科技面臨前次募投項目兩度延期、監管警示以及國產半導體設備 13.6% 的低國產化率困境。
業績爆發式增長
據悉,長川科技是中國集成電路測試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專注于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推動國產半導體裝備的技術升級和進口替代。
其核心業務覆蓋測試機、分選機、探針臺、AOI 光學檢測設備及自動化設備五大類產品,服務于封裝測試、晶圓制造和芯片設計企業。
長川科技 2024 年業績呈現爆發式增長。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6.42 億元,同比增長 105.15%;實現歸母凈利潤 4.58 億元,同比增長 915.14%。
今年一季度延續高增長態勢,凈利潤同比增長 2623.82% 至 1.11 億元。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源于市場需求旺盛帶來的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以及成本費用的有效控制。
此次,長川科技的定增方案直指中國半導體產業最薄弱環節——設備國產化。
根據公告,38.4 億元總投資的半導體設備研發項目將聚焦測試機和 AOI 設備的迭代開發,實施周期長達 5 年。
長川科技在預案中指出," 與國外企業相比,本土企業進入時間較晚,整體實力與國外競爭對手仍存在較大差距 "。2024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僅為 13.6%,中高端設備國產化率更低。
公司表示,希望通過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加大研發投入,向中高端產品迭代,逐步縮小與海外巨頭的差距。
前次募投項目延期
這不是長川科技第一次大手筆投入研發。2016 年至 2024 年間,公司研發投入從 0.25 億元飆升至 9.67 億元,累計增長近 40 倍。2024 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 28.14%,研發人員 2059 名,占員工總數 54.18%。
高研發投入換來的是超 1000 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超 350 項。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國內頭部封測廠,以及日月光、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國際巨頭供應鏈。
不過,此次大手筆融資背后,長川科技的前次募投項目卻遭遇延期尷尬。2021 年定增中,有 2.60 億元用于 " 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該項目已兩度延期。
具體來看,該項目最初計劃 2023 年完成,2024 年 4 月首次延期至 2024 年底,同年 12 月再度延期至 2025 年底。公司解釋稱,延期主要由于 CP12-Memory 技術壁壘高、核心部件自主開發周期長、客戶認證要求苛刻等因素。
已投產部分累計實現效益也未達預計水平。" 探針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2024 年實際效益為 -822.83 萬元,2025 年一季度為 -218.30 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 12 月浙江證監局對長川科技出具警示函,發現公司存在三方面問題,分別為 2022 年提前確認收入導致財報不準確;募集資金使用管理不規范;銷售內控管理不規范。董事長趙軼、財務總監唐永娟等高管均被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誠信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