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6 月,上海發布《弘揚城市精神 打造電影之城 上海市電影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將推動電影產業繁榮、提升國際文化軟實力列為重要戰略目標。同年 10 月,上海電影發展研究院正式成立,通過理論研究、產業咨詢、人才培養等多維布局,為電影產業發展注入動能。在此戰略背景下,由上海市電影局指導、上海電影發展研究院與《收獲》APP 合作主辦的 " 青鳥 " 作家導演起飛計劃應運而生,致力于搭建文學與影像的轉化橋梁,成為上海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
" 青鳥計劃 " 重點助力文學 IP 轉化與作家轉型導演。目前," 青鳥計劃 " 優選四位作家,齊聚阿那亞這個夢想試飛場,與候鳥 300 的新銳藝術家合作,完成一部電影短片從創作拍攝到宣傳放映的全流程制作。
比翼雙飛計劃啟動:文學與影像的 300 小時極限碰撞
作為 2025 阿那亞戲劇節全新創作單元," 比翼雙飛計劃 " 集結優選作家與新銳藝術家,在 300 小時內完成電影短片從創作到放映的全流程制作。6 月 14 日,作家導演韓松落的《浮花》已率先開機,隨后三位作家導演徐楚舒的電影短片《啞劇》,走走的電影短片《11.5》和吳呈杰的電影短片《該死的夜晚》也相繼啟動拍攝,阿那亞海灘化身創作主戰場。
在這里,有慧眼識珠的招募挖掘,有藝術家之間的激蕩碰撞,更有汗水與靈感澆灌下的光影詩篇。
四部作品題材各具特色:《浮花》聚焦三位中年女演員在追思夜的記憶交織,以戲詞勾勒人生起落;《啞劇》講述口吃小丑與聾啞男孩的無聲共鳴,探討自我認同;《11.5》設定近未來工業社會,映射個體生存狀態;《該死的夜晚》通過代際漫游,觸碰生死命題與告別溫情。目前四部短片已全部殺青,進入緊張后期制作階段。
首映在即:李少紅領銜評委團見證光影綻放
7 月 28 日晚,四部短片將在阿那亞沙城電影院舉行海邊首映。由李少紅、張楊、陳妍希、陳明昊組成的評委團將現場評選 " 比翼雙飛獎 "。從蘇卡酒店到北岸禮堂,從雀躍鎮到海風酒吧,這些取景地的光影將化作流動詩篇,在候鳥電影院完成從文字到影像的遷徙之旅。
青鳥 + 候鳥,比翼雙飛——這場文學與影像的跨界實驗,既承載著上海電影人才培育的戰略愿景,也見證著創作者在極限時間內的靈感迸發。正如候鳥遷徙永不停歇," 比翼雙飛計劃 " 將持續為寫作者搭建導演試飛場,讓更多文學夢想在光影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