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長江商學院發布的《藝術品價格指數報告》(以下稱 " 報告 ")顯示:過去近 25 年間,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發展,亞非大(亞洲非洲大洋洲)藝術品價格指數呈現出最強的增長性,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7.7%,美洲和歐洲藝術品價格年復合增長率則分別為 4.4% 和 2.3%。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過去 25 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 9.2%,并在經歷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 年春拍逆勢上漲 9%。
報告通過計算 1938 年至 2024 年的 10 年期滾動年化美元回報率發現,藝術品的長期回報出現近 70 年一遇的低迷狀態,尤其與以標普 500 指數為代表的美國股市形成鮮明對比。
當天,長江商學院聯合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學院發布了 MM 三大洲際藝術品價格指數、中華藝術品 2025 年春拍指數。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解讀稱:" 三大洲際藝術品指數顯示出部分市場復蘇的信號,這表明全球藝術品市場正在發生解凍。考慮到過去 25 年技術發展創造的巨額財富,現在可能是收藏藝術品的歷史性機會。"
2025年春拍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逆勢上漲9%
根據 MM 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指數從 2000 年底的 1 漲到 2025 年春的 8.55,年復合增長率為 9.2%。指數顯示其在經歷了疫情近四年的下跌之后,2025 年春拍漲幅為 9%。
中華藝術品于 2020 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然后受世界藝術品市場特別是當代藝術品市場熊市的影響,再疊加疫情和中國經濟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中華藝術品市場在 2020 年見頂后進入調整期,從最高點下跌了 48.2%,但今年春拍出現反彈,上漲 9%。同樣,印象派指數今年春拍也上漲 11%, 但當代藝術市場仍舊低迷,繼續下跌 8.9%。未來幾年,隨著中國房地產和股票等大類資產的重新定價,中華藝術品的定價預計將繼續波動,其恢復并再創新高可能需要一定時間。
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及油畫作品日益受藏家青睞
在中華藝術品中,相當一部分藝術家從事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創作。MM 中華藝術品指數創建了水墨和油畫兩項分類指數。水墨指數涵蓋以水墨為主的畫家,油畫指數涵蓋以油畫為主的畫家。
根據過去 25 年的拍賣紀錄,油畫指數和現代指數跑贏了市場大勢,水墨指數和近代指數則略遜于中華藝術品指數。這表明過去 25 年中藏家日益青睞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并對市場較為廣闊、流動性較好的油畫作品有所偏好。2025 年春拍,近現代和油畫指數均出現反彈,分別上漲 6.8%,4.2% 和 11.1%,但水墨指數仍下跌了 24.8%。
2025春拍市場景氣仍較低迷,競拍不夠踴躍
MM 中華藝術品景氣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整個市場的熱度,均值定義為零。由于景氣指數對數據要求沒有像價格指數那么苛刻,故可細分春秋兩季。根據圖 4 所示,中華藝術品市場景氣可分為三個階段,2000 春季 -2008 春季,2008 秋季 -2014 春季,2014 秋季 -2025 春季。
過去25年間趙無極作品流動性最佳
MM 中華藝術品流動性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藝術家作品的流動性,其有三個指標構成:上拍年數、成交率和流動性 ( 流動性 = 上拍年數 / 樣本年 * 成交率 ) 。上拍年數統計在 2000-2025 年期間該藝術家作品有多少年有上拍,成交率統計該藝術家作品上拍作品的成交率,而流動性則是上拍年數和成交率的綜合。根據表 1 流動性指數排名,2000-2025 期間,作品流動性最佳的三位中華藝術家分別為趙無極,吳冠中和常玉。
流動性是第二把尺子。投資前應查詢 " 藝術家流動性指數 ":作品近年上拍頻率、成交率、流拍次數,都直接決定未來套現難易。高流動性藝術家的作品可占更高權重;反之則降低倉位。
" 第三維度是美學價值。藝術品不僅是投資標的,更是日常可享用的精神資產。真正喜愛的作品才能帶來‘每日分紅’,否則即便財務回報達標,也可能因審美疲勞而后悔。因此,最終決策應回到 " 我喜歡、我懂、我承擔 " 三條底線:喜歡才能長期持有,懂才能判斷價值,承擔才能穿越波動。" 上述人士表示。(文章首發于巴倫中文網,作者|孫騁,編輯|蔡鵬程)
更多對全球市場、跨國公司和中國經濟的深度分析與獨家洞察,歡迎點擊https://www.barron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