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業數據派,作者|郭夢儀
黃子韜的衛生巾首日 GMV4000 萬,吳彥祖一小時 GMV1000 萬……
最近明星電商直播又上了熱搜,但這次不光是因為明星,還因為驚人的銷量。而兩位明星能出爆款,離不開隱形操盤手:遙望科技。作為背后渠道推手,遙望科技創始人謝如棟,盡享了流量紅利與資本狂歡。
和其他 MCN 機構不同,遙望科技憑借明星自帶的流量和粉絲基礎快速撬動市場,在直播電商領域獨樹一幟。
然而頗具戲劇性的是,當明星主播不斷刷新帶貨 GMV 紀錄時,這家頭部企業的業績報表卻持續上演虧損 " 悲歌 ",連續四年,虧損總金額超過 30 億元,至今仍未有 " 扭虧 " 跡象。
從明星到網紅,看似是降維打擊,但在商業模式上,卻未必如此。
面對業績壓力,遙望科技曾在 23 年,將品牌定位升級為 " 科技驅動的新消費服務平臺 ",并以激進姿態切入多個新興賽道,但效果似乎卻更差了。正如謝如棟對企業現階段的評價:" 我們正在跨越自己的增長天花板。"
從布局元宇宙直播到押注短劇,從擁抱 AI 到打造新消費綜合體,這家企業在潮流風口間的快速切換,能否真正打破盈利僵局實現逆襲?
風口上的弄潮兒,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5 月,黃子韜創立的女性護理品牌 " 朵薇 " 正式上線,首場直播銷售額便突破 4000 萬元,成為行業焦點。這一成績的背后,遙望科技作為直播電商的重要參與者,功不可沒。
遙望科技于 2018 年在 A 股市場上市,號稱 " 中國直播電商第一股 "。2024 年,公司的直播電商業務總 GMV 同比增長約 20%,實現收入 25.83 億元,同比增長 49.4%。不僅如此,遙望科技還拍攝了短劇、綜藝,甚至還涉足了即時零售領域,它還開設了商業綜合體遙望 X27。
眼看直播電商紅利漸漸退去,遙望科技將品牌定位升級為 " 科技驅動的新消費服務平臺 ",并開啟了瘋狂追逐風口的模式。
這讓人不禁在想:遙望科技到底在做什么?
從元宇宙到短劇,從 AI 技術到新消費綜合體,遙望科技主打一個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在遙望科技創始人謝如棟的眼里,大眾感覺遙望這也做、那也做是有原因的。
本身遙望科技不是直播電商出身。作為后來者,公司主要為明星們做 " 輔助 ",而公司的 IP 在行業內又相對豐富,這又讓公司業務復雜程度提高。所以," 外面會感覺,我們這也干那也干,其實我們在上下游做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基建做的也比較多。"
在元宇宙概念火爆時,遙望科技迅速跟進,推出虛擬數字人 " 孔襄 " 和 NFT 數字藏品,還設立數字中國事業部及遙望創新研究院,看似動作頻頻、野心勃勃。
但在熱鬧背后,元宇宙相關業務并未給公司帶來實質性的業績提升。
在短劇方面,遙望科技在內容創作、運營推廣、用戶洞察等方面缺乏核心競爭力,未能深入了解短劇受眾需求,制作出的作品難以引發觀眾共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迅速淘汰。2024 年,遙望科技高調進軍短劇業務,卻遭遇熱度慘淡的結局,2025 年初全面停擺自制業務。
在 AI 方面,遙望科技在 AI 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上取得了一定進展。其將 " 遙望云 " 升級為 " 遙望云 AI",在業務和管理側進行初步測試,但 AI 技術對業績的實質性貢獻尚需時間驗證。短期內,研發投入、技術人才培養等成本持續增加,卻無法快速轉化為利潤。
在新消費綜合體方面,基于 " 遙望 X27PARK" 打造的 " 直播 + 文旅 + 會員制 " 經營模式,在運營過程中面臨引流困難、用戶留存率低等問題。
謝如棟對 X27 的期望本來是建設一個完全自主經營的百貨公司,兼顧線上、線下功能。線下,可以讓 c 端用戶消費來吃,來玩,來買東西;通過百貨的形式,集中很多中小商家和眾小主播銜接在一起賣貨。這樣,遙望科技可以提供場地、貨盤的組織、直播的指導和投流服務。
" 如果 x27 真的干起來,那我們就擁有了穩定的日銷。好處是只要沒有太夸張的庫存,我們都能實現零庫存。"
簡單來說,謝如棟希望在全國復制產業帶,提高行業壁壘。但謝如棟期望的新的增長引擎,卻因業務擴張過快、公司內部效率低下,導致資源浪費,拖累了公司利潤。
可以看出來,這些布局看似緊跟潮流,實則讓遙望科技深陷連年虧損的尷尬境地。
直播電商行業競爭白熱化,流量成本飆升,新入局者不斷涌現;元宇宙、短劇等新興領域同樣面臨激烈競爭,頭部企業占據優勢地位,后發企業難以突圍。
面對困境,遙望科技亟需重新審視自身戰略。
簽約 40 多位明星帶貨,卻連年虧損
除了趕風口,遙望科技在直播上也在趕爆款。
這次和黃子韜聯合打造衛生巾品牌,就是遙望科技的一個典型案例。
自從 315 曝光了翻新衛生巾后,衛生巾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這次爆款朵薇的背后,謝如棟的遙望科技負責把控渠道運營,朵薇合伙人吳躍則憑借千芝雅 30 年的衛生用品制造經驗,主導產品研發與生產管理。
而黃子韜則改變以往明星只是 " 代言人 " 身份,直接轉向 " 操盤手 " 身份,以品牌主理人的身份承擔流量入口與品牌人格化表達,形成了一個 " 鐵三角 " 布局。
具體來看,遙望科技作為直播電商頭部機構,可以為 " 朵薇 " 提供成熟的運營策略。
據悉,早在 2019 年,遙望科技簽約王祖藍開啟明星帶貨模式,隨后又陸續簽約了賈乃亮、趙雅芝、王耀慶等近 40 位明星主播,構建起龐大的明星矩陣。遙望科技更多是,給明星配套提供電商直播的一體化方案,包括云倉服務、售后標準化服務和私域服務等。
從直播運營到供應鏈管理、售后服務,遙望科技有全鏈路支持的能力。除此之外,遙望科技還布局海外市場,這些都可以為 " 朵薇 " 的長線運營提供系統支撐。
的確,憑借明星主播的強大號召力,遙望科技在直播電商領域曾迅速崛起。以賈乃亮為例,在 2024 年 618 期間,賈乃亮首場直播,銷售額就高達 4.5 億元,一路趕超董宇輝、小楊哥、羅永浩,成功登頂抖音平臺 " 帶貨一哥 " 之位。
據飛瓜數據統計,賈乃亮在抖音帶貨榜上多次位列第一,更有單月銷售額高達 7 億元的驚人成績,震撼了整個直播帶貨界。
不過,遙望科技在直播電商領域擁有明星資源和緊跟風口的優勢,但卻連續多年陷入虧損,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遙望科技的虧損,是內外部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
近四年中,遙望科技的銷售費用分別為 14.38 億元、12.69 億元、23.54 億元、27.88 億元,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用于明星簽約、流量購買以及市場推廣等方面。
因此,遙望科技還多次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其對業績虧損、財務數據異常等問題進行說明。在 2024 年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遙望科技說明公司連續虧損的原因,以及在成本控制、業務轉型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可以說,流量成本、簽約成本的飆升,是吞噬遙望科技利潤的重要因素。
遙望科技與眾多明星主播簽約合作,意味著要承擔高昂的簽約費用、分成成本以及主播團隊運營開支。
雖然明星的一場直播交易額高達數億,遙望科技在商品傭金上卻可能收入甚少,投入產出嚴重失衡。比如賈乃亮這樣的 " 帶貨一哥 ",傭金比例在 15%-20% 之間,其帶來的 GMV 伴隨著高額傭金支出。
遙望科技還需搭建龐大團隊,用于選品、投流、運營等,電商退貨率也在侵蝕利潤。
此外,直播行業投流成本水漲船高,遙望科技媒體資源成本占總營業成本 50% 以上,社交電商業務毛利率僅 2.08%,新媒體廣告業務毛利率更是低至 0.84%。
海外直播電商業務同樣處于培育階段,前期投入巨大,對利潤的負面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
另外,創新業務投入產出失衡也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這點謝如棟在采訪時也表示,公司的發展比他預期的要晚一年。
" 太想跑了,但在這種經濟形勢下,公司跑的又太早。公司大量的人都在做新業務,我覺得投入也是正常的,而且十個億我們是報表虧損,不是現金流虧損。"
數據上看,通過優化供應鏈、加速回款改善短期流動性,去年公司的凈利潤雖然仍虧損 10 億元,但現金流轉正到 1.32 億元,同比增長 158.95%。
但此前,遙望科技的凈利潤與現金流的長期背離,如 2023 年營收增長 22.48%,但現金流為 -2.24 億元。
2021-2022 年,遙望科技虧損主因是傳統業務轉型,2023-2024 年則轉向創新業務投入。例如,2024 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16.93%,財務費用增長 52.51%,顯示技術研發與債務壓力加劇。
總體來看,遙望科技最近一年的策略的確有了一定的效果,但離盈利似乎還有不小的一段距離。
明星效應能持續嗨下去嗎?
為了穩住直播大盤,遙望科技正在做內容化直播的轉型,尤其是在直播內容上做一些突破。
這場改革由旗下明星主播舒暢率先開啟試點,在抖音做一輪 " 國風搖 " 直播。但截至目前,遙望科技并未公布這場直播改革試點的效果。
直播改革在行業里算是大膽創新。要是試點成功,那就能筑起高高的行業壁壘,業績肯定能起飛;但要是失敗了,不僅浪費一堆資源,還可能讓虧損更嚴重。
試點還在進行中,爆款朵薇衛生巾就爆出輿情。
近日,就有江西的消費者在社交平臺投訴稱,其購買的朵薇品牌衛生巾有黑色異物。朵薇為知名藝人黃子韜控股的衛生巾品牌,6 月 17 日,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因此,后續銷售能不能穩住熱度,還是個未知數。
另一方面,AI 落地,聽起來很美好,也是困難重重。技術穩不穩定、員工能不能適應,和現有業務能不能完美融合,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要是這些問題解決不好,AI 想要成為業績增長的 " 大殺器 ",怕是有點懸。
從商業模式來看,遙望科技的核心在于明星主播與品牌商家之間的連接。
通過簽約大量明星主播,吸引品牌商家入駐,然后通過直播帶貨實現銷售變現。然而,這種商業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
但總體而言,遙望科技試圖通過多元化的業務布局來降低風險,尋找新的增長點。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新業務的發展并不順利。元宇宙、短劇等業務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和財務壓力。
AI 為深陷虧損泥沼的遙望科技提供了一條可能的突圍路徑,隨著合作明星越來越多,公司在與明星的議價權也會逐步增加。從財報來看,去年遙望科技的虧損額雖然依舊在 10 億元,但相比 2023 年已經開始有所收窄。
遙望科技的改革成效,投資者們也在焦急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