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港股研究社
一邊是騰訊減持套現 7116 萬元,一邊是宣布赴港上市計劃,這家連續七年虧損累計 19 億的國產大數據第一股,在資本市場的棋局中落下了關鍵一子。
近日,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88031,證券簡稱:星環科技,以下簡稱 " 星環科技 ")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籌劃發行 H 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計劃在 18 個月內完成這一資本動作。
財務困局與市場挑戰,連續虧損下的生存突圍
天眼查顯示,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從事企業級大數據基礎軟件開發商,圍繞數據的集成、存儲、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數據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礎軟件及服務。
目前,星環科技已形成大數據與云基礎平臺、分布式關系型數據庫、數據開發與智能分析工具的軟件產品矩陣,支撐客戶及合作伙伴開發數據應用系統和業務應用系統,助力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為主的企業。
業績數據顯示,2019 年至 2021 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 1.74 億元、2.60 億元和 3.31 億元,而凈利潤卻分別為 -2.11 億元、-1.84 億元和 -2.45 億元。
2024 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為 3.71 億元,同比下降 24.31%;歸母凈利潤為 -3.43 億元,同比下降 19.16%。2018-2024 公司歸母凈利潤累計虧 19 億元。
再到 2025 年第一季度,星環科技實現營收 6436 萬元,較上年同期的 6273 萬元增長 2.59%;凈虧損為 8358 萬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 8867 萬元;扣非后凈虧損為 8785 萬元,上年同期的扣非后凈虧損為 9345 萬元。
持續虧損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研發和營銷費用。從 2019 年到 2021 年,星環科技研發占營收的當期營收的 62.66%、42.11% 及 42.46%,營銷費用占當期營收的 85.59%、59.75% 及 61.42%。
同時,高研發投入與回報失衡構成財務困境的核心矛盾。據深圳商報數據,2024 年,星環科技研發費用為 2.27 億元,同比增長 1.91%。
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 61.18%,較上年的 45.42% 增加了 15.76 個百分點。公司持續在大數據和 AI 工具投入研發,如研發部門服務器折舊費用及托管費用增加。
而高投入也并沒有帶來相應的高回報,公司產品的整體毛利率有所下滑,從 2019 年到 2022 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 60.69%、58.02%、58.94% 和 48.23%。
紅海競爭中,星環科技也難以避免的面臨雙重夾擊。國際市場上,巨頭甲骨文、IBM 和微軟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華為、阿里等國內大廠憑借資金實力和客戶基礎搶占市場份額。
赴港上市的機遇與風險:資本市場的雙刃劍
此前,星環科技于 2022 年 10 月在科創板上市,成為國產大數據基礎軟件領域的 " 第一股 "。該公司發行價為 47.34 元,發行股份 3021.06 萬股,募資總額達 14.3 億元。
自成立以來,星環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陣容龐大,包括騰訊旗下的林芝利創、贊星投資中心、產業基金(SS)、啟明創投、恒生電子、國科瑞華、深創投(CS)、三峽金石、TCL 等眾多機構股東。
2025 年 5 月,星環科技發布公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5 月 6 日,騰訊旗下的林芝利創已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120.842 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 1%;同時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 5.09 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 0.04%。本次減持計劃已在規定時間區間內完成。
然而,多元融資的迫切需求推動星環科技走向港股市場。截至 2024 年上半年末,公司總資產已從 2020 年末的 9.5 億元縮減至 6.4 億元。
同時,由于業務的屬性以及客戶行業屬性,星環科技回款周期相對較慢,應收賬款逐年增加。2019 年到 2021 年,應收賬款分別為 0.76 億元、1.2 億元以及 1.73 億元,這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而港股上市為公司打開新的融資通道,也同時帶來估值折價的現實風險。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數據顯示,A to H 項目 IPO 發行折扣與公司市值呈現正相關關系,A 股市值越大的公司,則投資者認購越踴躍,最終可以錄得更低的發行折扣。
以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為例,其港股發行價較 A 股僅折 6.8%,上市首日即實現 7.0% 溢價,至今溢價擴大至 19.0%。
此外,千億市值公司恒瑞醫藥、海天味業、三花智控港股 IPO 發行價較 A 股折 20% 左右,而百億市值公司港股 IPO 折扣則超 30%,甚至破 50%。
長期來看,技術突圍的戰略布局或將構成公司未來價值的核心支撐。星環科技已形成完整的大數據與 AI 基礎軟件矩陣,覆蓋從數據管理到 AI 應用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結語
盡管,面臨連續七年累計虧損 19 億元,但星環科技持續保持高研發投入,已鍛造出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與 AI 基礎軟件矩陣。其入選《大模型應用交付供應商名錄》的無涯大模型及 Sophon LLMOps 平臺,在金融、政務等場景的深度應用,正逐步構建技術護城河。
此次赴港上市不僅是緩解資金壓力的務實之舉,更是借力國際資本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加速技術成果轉化的戰略機遇。若能把握 AI 基礎設施爆發窗口,將技術勢能轉化為規模化商業回報,港股或將成為星環科技開啟全球化征程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