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價值官,作者 | 林溪,編輯 | 美圻
好萊塢正深陷內憂外患之中,一方面,長達 150 天的編劇和演員大罷工給電影制作帶來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全球各地電影產業的快速崛起,使得好萊塢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法國等主要市場,本土影片的票房表現紛紛超越好萊塢影片。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的進口片引進政策一直備受矚目。相關數據顯示,2023 年、2024 年,中國進口片數量、票房持續回暖,但一切都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戛然而止。
4 月 10 日,國家電影局發言人明確表示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數量。在這一舉措公布后,美國多家電影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畢馬威美國(KPMG US)媒體行業顧問斯科特 · 珀迪(Scott Purdy)在接受外媒采訪時指出:" 所有人都在暢想復蘇,認為 2025 年原本會是增長的一年,但關稅陰影正在吞噬好萊塢的增長前景。"
好萊塢在中國市場,似乎正在走蘋果的老路,二者面臨諸多相似的挑戰與困境。自身創新匱乏,一直在透支老本兒,加上本土競爭對手的快速崛起,無論好萊塢電影還是蘋果這樣的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都大不如前。
為了挽回中國市場,蘋果 CEO 庫克高頻次訪華,對監管層、消費者不斷釋放善意。遺憾的是,我們還沒有看到好萊塢有所動作。
在華失速,本土品牌崛起,好萊塢創新進入減速期
說電影前,先來說說蘋果公司在華境遇,因為兩者之間的確有太多相似處。首先,蘋果在中國市場一直未能止住頹勢的事實,引發諸多挽回中國用戶的積極行動。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自 2011 年庫克擔任蘋果 CEO 以來,累計到訪中國 17 次。特別是去年,他更是一年內來了 3 次。可以說,在一眾美企 CEO 中,庫克絕對算得上是重視中國用戶的人了。
為什么說蘋果和好萊塢在中國市場面臨相似的困境呢?第一,本土品牌快速崛起,二者的先發優勢正在被逐步沖淡;第二,自身創新力匱乏,一直在啃老本兒。
國內手機市場中,華為、小米、OPPO、vivo 等國產品牌憑借實惠的價格、快速的產品迭代創新速度,對蘋果形成了有力競爭。相比之下,蘋果出現創新乏力,差異化優勢消失的頹態。當本地化 AI 功能已經成為國產手機標配時,蘋果才剛剛敲定 Apple Intelligence 的合作伙伴是阿里巴巴。市場最新的消息是,這一功能將在年中上線。
而美國的好萊塢與蘋果存在相似的問題,首先,好萊塢電影在創新方面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過度依賴現有的 IP 資源進行開發,雖然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續集作品,但故事內容陷入了較為固定的套路之中,很難再給中國觀眾帶來眼前一亮的新鮮感。
反觀國產電影,在內容創作、制作水準和題材類型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也有《好東西》等特定受眾追捧的類型片。2023 年和 2024 年,票房過億元的影片中,國產影片占比分別達到 68% 和 70%。
長此以往,好萊塢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弱。
好萊塢全球與內地票房 Top10 榜單重合度高達 77.8%
在全球范圍內,好萊塢依舊取得了亮眼的表現。2024 年度全球電影票房前十位中,好萊塢電影占 9 席,分別是《頭腦特工隊 2》、《死侍與金剛狼》、《神偷奶爸 4》、《海洋奇緣 2》、《沙丘 2》、《魔法壞女巫》、《毒液:最后之舞》、《哥斯拉大戰金剛 2:帝國崛起》、《功夫熊貓 4》,這 9 部影片去年全部登陸了中國院線。
根據貓眼專業數據,2024 年全球年榜的 Top 10 中的好萊塢電影,與同期好萊塢影片內地票房榜 Top 10 的重合率高達 77.8%。
(左圖:2024 年度全球票房排行 Top 10;右圖:2024 年好萊塢影片內地票房排行 Top 10;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也就是說,一部好萊塢電影如果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佳績,那么大概率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成功。《哥斯拉大戰金剛 2:帝國崛起》在北美斬獲 1.96 億美元票房,而在中國也收獲 1.31 億美元票房,該片在全球票房榜第三位地區所獲票房僅為 3400 萬美元。去年上映的《異形:奪命艦》,在中國斬獲了 1.08 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超過北美 1.05 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如此一來,每年國內引進美國大片的數量就尤為關鍵。從下圖數據中不難看出,2023 年、2024 年,中國進口片數量、票房持續回暖,但一切都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戛然而止。在此背景下,2025 年已經過去了 4 個多月,截至目前共引進了 37 部外部影片。
當我們把時間線撥回中美兩國電影 " 蜜月期 "2012 年,中美雙方就解決 WTO 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中國每年將增加 14 部美國進口大片,以 IMAX 和 3D 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 13% 提高到 25%。
據《洛杉磯時報》等美國媒體報道,預計此項協議的簽訂有望為美國電影市場每年增加數以億計的收入。此協議的簽訂得到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熱烈響應,并引得美國兩大動畫公司迪士尼與夢工廠計劃 2012 年內在上海開辦工作室。
彼時的國產電影面對這一政策,愁云慘淡,擔心自身實力不足以與好萊塢大片抗衡。如今,風水輪流轉,隨著廣電總局宣布適度減少美國大片的引進,國產電影行業也將迎來更多機遇。
好萊塢正在失去中國觀眾
早在關稅戰打響之前,好萊塢就已經在失去中國觀眾了。
2020 — 2022 年,好萊塢電影在引進片中的份額分別為 81.32%、83.22%、83.33%,與 2020 年之前的水平相當。但到了 2023 年,在國內電影市場大幅回暖之際,這一數據卻縮水至 74.07%,2024 年時則剛過 60%。
進一步來看,拓普數據發布的《2024 中國電影產業年報》顯示,2022 年,在中國內地上映的以好萊塢為主的美國電影為 27 部,2023 年增長至 40 部,但票房占比不升反降。而來自日本以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影片數量在 2022 — 2024 年均實現了數量與票房占比的雙增長。
燈塔研究院發布的《2024 好萊塢影片內地市場觀察》也指出,目前,高票房表現的好萊塢影片絕大多數為頭部 IP 的續集或衍生作品,但整體較前作票房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尤其是受眾為親子家庭觀眾的影片降幅更突出。據貓眼研究院發布的《2024 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進口片已連續兩年沒有出現 10 億元以上票房的作品。
好萊塢在中國市場逐漸失去影響力,這不僅是因為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本土電影的崛起,還與近年來國內用戶在文化娛樂領域的消費習慣變化有關。《2024 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呈現的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總基數 4.3 億;57%觀眾 2024 全年只看 1 次電影。2024 年觀眾消費趨于理性,旅行、娛樂、外出、服裝方面的支出有一定比例減少。觀眾線上 " 刷短視頻 " 的頻率持續上升,線下娛樂消費頻率整體降低。觀眾影院及網上觀影的消費支出增速放緩,電影行業持續面臨其他娛樂活動的競爭。
2024 年,全球電影總票房達 278.5 億美元,較 2023 年下降了 5.3%。英國高爾街數據分析公司預測,2025 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 341 億美元,較年初預測值(330 億美元)上調 11 億美元,中國市場的票房預測從 66 億美元大幅上調至 76 億美元,增幅達 10 億美元。
在這點上,好萊塢也許可以跟在中國市場吃到苦頭的蘋果公司取取經。而本土電影的多元化發展不僅帶動國產電影起飛,更讓中國電影走到國際市場,在全球排名中占有一席位置,這一現象從《哪吒 2》以 157 億票房登上全球票房榜第五已初見端倪。雖然中美貿易戰仍在繼續,中國電影人只要專注于自己的產業升級與精品化之路,這個巨大的百億市場足夠行業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