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鋅刻度,作者 | 陳鄧新,編輯 | 黎文婕
年輕人,對精致生活越來越不感冒了。
曾幾何時,信奉 " 悅人不如悅己 " 的年輕人把小家電捧上神壇,空氣炸鍋、三明治機、便攜榨汁機被譽為 " 幸福三小件 "。
然而,隨著流量褪去,小家電企業普遍遭遇了增長瓶頸。
作為小家電的典型代表,小熊電器試圖通過拓寬邊界以求突圍:日前,小熊電器表示將深耕母嬰產品線,推出更多受消費者喜歡的母嬰小家電產品。
問題在于,打法依然換湯不換藥。
廚房小家電賣不動了
成立至今已十九年的小熊電器,堪稱一個時代的縮影。
2006 年,大家電擁有無可爭議的話語權,格力、美的、海爾等國產品牌與松下、日立、三星等國外品牌分庭抗禮。
彼時,小家電滲透率低不說,品類還局限于豆漿機、榨汁機等傳統范疇。
小熊電器抓住這一契機,以酸奶機起家,滿足年輕人 " 自制健康酸奶 " 的需求,從而迅速擁有了一席之地。
盡管如此,小熊電器真正站上 " 風口 ",還要等到悅己經濟爆發。
由于眾所周知的緣由,2020 年大眾下廚頻次陡增,小家電成為行業的 " 寵兒 ",不斷涌現風靡市場的爆款。
隨之而來的,則是 " 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 " 成為年輕人的共識。
早餐要用三明治機、破壁機,午餐要用電蒸鍋、果蔬凈化器,晚餐要用空氣炸鍋、電燉鍋……不同年輕人,有著同一種生活態度。
好景不長,悅己經濟逐漸顯露了疲態。
" 全球財說 " 表示:" 小家電尤其是很多網紅小家電過去幾年爆火,有其特殊的市場背景。現在,年輕人能夠花在烹飪上的時間減少,需求確實會發生很大變遷。"
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3 年廚房小家電整體零售額為 549.3 億元,同比下降 9.6%;而 2024 年為 609 億元,同比下降 0.8%,其中空氣炸鍋、臺式電烤箱等西式烘焙料理類小家電品類零售額下滑。
相較行業,小熊電器的表現更為不堪。
2024 年,小熊電器廚房小家電業務的營業收入為 32.76 億元,同比下滑 10.10%,遠超行業整體水平。
由于廚房小家電業務的權重高達 68.84%,拖累 2024 年凈利潤下滑 35.37%,到了 2025 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又下滑了 13.96%。
凈利潤之外,滯銷風險也不容忽視。
小熊電器 2024 年的產量為 5057.57 萬臺,銷量為 4598.04 萬臺,產量遠超銷量,令庫存從 857.26 萬臺增至 1211.91 萬臺,增速高達 41.37%。
與之相對的是,存貨金額也不斷走高。
小熊電器 2019 年的存貨賬面價值為 4.32 億元,到了 2024 年增至 9.24 億元,增速高達 113.89%,明顯沒有以前好賣了。
更為糟糕的是,品控問題有待加強。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 2025 年 7 月初,有關小熊電器的投訴超 1200 條,涉及風扇抖動、電飯煲爆炸、養生壺破裂、熱水壺噴濺等質量問題。
須知,產品力的底座是品控力。
如若品控力不足,導致產品質量頻頻出問題,不但損害了用戶的正當權益,也會損害企業的品牌力。
此背景下,資本市場用腳投票。
小熊電器在 2020 年創下 162.1 元的歷史高點之后,股價一路下滑,跌了五六年之久,曾一度跌破上市開盤價,令人唏噓不已。
在此過程中,數位創始股東輪番減持,甚至實際控制人也未例外。
企查查的數據顯示,永新縣吉順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將持股數從 702 萬降至 596.7 萬,而實際控制人李一峰持有前者 5.6% 的股權。
治本需要邁過三道坎
從當紅炸子雞到門庭冷落,小熊電器暴露了三大問題。
首先,重營銷輕研發。
相較傳統電器的剛需特性,小家電依賴的是情緒消費,因而銷量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誰的花招更新、誰的營銷觸達更精準。
一名家電從業者告訴鋅刻度:" 目前小家電市場競爭高度白熱化,企業們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各出奇招,甚至有企業急于在產品上搭載過多功能、從外觀上下足猛藥或者依賴 IP 聯名起到的粉絲效應,但客觀來說,這些小家電廠商手里并沒有太多硬實力,技術的整合和嫁接固然能產生賣點,卻很容易在長期發展中暴露出更多短板。"
關于此,從銷售費用就可見一斑。
2022 年至 2024 年,小熊電器的凈利潤為 2.88 億元、4.45 億元、3.86 億元,而銷售費用分別為 7.3 億元、8.72 億元、8.64 億元。
這意味著,小熊電器賺的錢,還遠遠不夠覆蓋銷售費用。
更為不妙的是,小熊電器這三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1.37 億元、1.43 億元、1.95 億元,重營銷輕研發的勢態肉眼可見。
問題在于,小家電企業紛紛講述 AI 故事。
譬如,小熊電器的 AI 智能豆漿機宣傳可以根據用戶的口味偏好自動調整研磨時間與溫度,強調 AI 可以賦予產品新的生命力。
可 AI 能力的強弱嚴重依賴研發投入,小熊電器的銷售與研發投入失衡,其 AI 的成色似乎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 定焦 " 表示:"AI 在小家電上的應用主要是幫助用戶完成簡單指令,實用程度和想象空間都不大,但會帶來價格和成本的上升。相比之下,大家電在 AI 應用的產品矩陣、場景和數據生態上,比小家電更有優勢。"
其次,功能單一容易替代。
小家電雖然爆款不斷,但更多的是曇花一現,之所以如此與功能單一息息相關,難以長期維系用戶的黏性。
" 慢放 " 表示:" 小家電的原罪就是一句話:它們并非為了回應消費者的某個需求,而是為消費者‘發明’了一個需求場景,并通過社交網絡灌輸給了消費者,當消費者開始對濾鏡式生活祛魅后,小家電的衰敗就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更為重要的是,遭遇了降維打擊。
當下,大小家電一體化起勢,頭部家電品牌推出集成各種功能的新產品,以微蒸烤一體機為例,主流標配了高溫脫脂空氣炸功能,取代空氣炸鍋不在話下。
簡而言之,一體化趨勢與小家電的基本盤重疊了,存在替代效應。
如此一來,在高可替代性之下,小家電的劣勢展露無遺,從吃香走向吃灰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年輕人又不是 " 冤大頭 " 的代名詞。
再次,出海布局較晚。
近年來,家電企業逐漸發現 " 國內是存量市場,海外是增量市場 ",紛紛出海謀求新的業績增長極。
公開數據顯示,2024 年小家電出口增長態勢良好,其中廚房小家電累計出口金額 199 億美元,同比增長 9.1%;個護小家電累計出口金額 57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9%。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對小家電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國企業通過代工模式和成本優勢在這些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
不過,小熊電器姍姍來遲。
公開資料顯示,小熊電器的出海始于 2019 年,而彼時 " 美九蘇 " 等國產小家電品牌在海外早已布局多年。
這么一來,小熊電器的海外業務的分量不足。
2024 年,小熊電器國內營業收入為 40.9 億元,同比下滑 5.81%;國外銷售 6.68 億元,同比增長 80.81%,海外業務占比 14.04%,而主要競爭對手的占比幾乎都在 20% 以上。
以上可見,加碼母嬰小家電產品只是治標,解決上述三大問題才能治本。
對此,美的電器董事長方洪波一針見血地指出小家電的天生不足:" 小家電是美的犯的一個錯誤,這些產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可以說是曇花一現,一年兩年就沒了。"
總而言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生活的追求從精致走向 " 九塊九 ",令小熊電器眼下的日子不好過,如何為業績注入新的動能,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
不想成為時代的眼淚," 小熊電器們 " 要拼命了。